《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这本书从1万小时定律入手,纠正大家对刻意练习的错误观点,并且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让大家用刻意练习创造全新世界。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麻木且毫无目的的1万小时的练习只是在虚度光阴,毫无用处,只有有目的的练习,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并且持之以恒,才能走出舒适区,构筑自己的潜能。
以下用刻意练习解释《云边有个小卖部》中刘十三如何从保单零完成率到签下1000份保单。
在学习方面有三个模块的分区:一是像刘十三从小学到高中那样的舒适区,死死践行着1万小时定律,却没有好成绩;二是像刘十三失恋、保单零完成率的恐慌区;三是像刘十三那样为了签下保单准备各种背景调查的学习区。
一、刘十三的成长三个阶段
杰出人物成长有三个阶段,而刘十三的成长也有三个阶段:
1、产生兴趣
小时候母亲的离开让刘十三向往城镇,向往城镇的各行各业,刘十三毕业后以保单行业作为自己从事的领域,想通过保单来成为自己打入城市的突破口。不得不说母亲对刘十三日后的成长影响很大。
2、变得认真
刘十三是从回到云边镇后开始变得认真的,因为他觉得身边有那么多人在支持着他,他不能辜负别人的一片好心,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建立起了更深层的动机:利及云边镇所有的同乡。
3、全力投入
哪怕是后来外婆、程霜、球球离开了自己,刘十三依然全力投入,保持自己的动机,致力于让云边镇的全体人员通过保单过上美好的生活。
二、为什么刘十三学习不得劲?
1、1万小时是虚假用功的遮羞布
有些人表面上很勤奋,很用功,但是在学习上总是使不上劲,总是获得不好的成绩。就如同《云边有个小卖部》中的刘十三那样,虽然有个本子记录着自己必须要做哪些事情,虽然每天都很认真地背单词或者学习其他功课,他忙着学习,却在高考的时候输得一塌糊涂。
这是因为他没有掌握好学习的技巧,就像是溺水的人那样胡乱拍打着水面,无法自救。他把时间都花在了盲目学习上,没有构建起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结,遇到瓶颈的时候却不懂得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只懂得继续坚持漫无目的的学习。他一直活在自己的舒适区里面,一直活在自己的梦想里面,一直盲目记着母亲临走时嘱咐他的话,一直没有走出来看世界。
如果有人问刘十三:你有没有给自己学过的知识赋予意义、进行精细编码?你有没有提取知识的结构或模式?你有没有增加连接,增加长时记忆与工作记忆之间的各种通路?
刘十三大概会摸摸后脑勺,表示自己完全不懂这些概念。这样看来,刘十三的1万小时的刻苦用功全付诸于流水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得不到正面的反馈。
2、我对舒适区的理解
书中提到过被拿来当作例子的比尔盖茨表示,1万小时也许有用,但更多的是耐心地、谦虚地保持大时间周期的刻意练习。
书中提到刻意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人总是偏爱稳定性,喜欢在舒适的范围内活动,而不想完成突破。从生理学上讲,我们的身体总是处于动态平衡,此起彼伏,但是总会回到平衡的状态。
但是走出舒适区对学习者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走出舒适区意味着要打破现有的平衡,重新构建一个新的平衡,构造新的心理表征,让自己区适应变化多端的世界。
三、为什么刘十三的保单业绩是零完成率?
1、刘十三没有进行卖保单的刻意练习也没有正向反馈
刘十三进入保单行业纯属偶然。但是他之前从没接触过保单。而且身边也没有导师知道他练习怎么拉客户,同事们只会一味嘲笑他业绩那么差,从来没有想过怎么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各领域的杰出人物都靠大量练习,刘十三缺少了这关键步骤,又怎能完成突破,从零到一呢?
各行各业都需要“王牌训练计划”,但很显然,刘十三的公司没有给刘十三提供“王牌训练计划”。
2、怎么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书中第六章给出了运用刻意练习原则的一些技巧,帮助大家运用刻意练习原则,实现从新手到大师。
①首先找位好导师
刘十三应该去寻找一些有经验的前辈,向他们请教卖保单的技巧,而不是听从同事们的嘲笑而一味放狠话却从不去寻求改变。只要虚心一点、礼貌一点,总能够找到行业前辈的指点。
②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
在保单工作中,刘十三经常走神,幻想着自己拿下1000份保单的光荣时刻,因此他没办法静下心来专注于签报单。用1万小时来衡量的话,平均每份保单,刘十三需要花费10个小时的时间去准备、练习,专注于签保单。
就拿健身来说,我去上腰腹训练课的时候,教练总是说要集中精神,把注意力放在腹部,感受腹部在用力,但如果我不去刻意把自己的专注力放在腹部,那么我的腹部就会松懈,借助身体其他部位去发力,而无法达到训练腹部的效果。
③没有导师怎么办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很幸运地遇到导师,很难遇到能够欣赏自己的这匹千里马的伯乐,这就需要大家的自我控制能力了。
书中提到富兰克林提高写作水平的技巧:自己设计练习方法,反复做一件事情,用“三个F”(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以及纠正(fix it))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刘十三没有导师,但是他也可以自己通过大量的搜集简历,摸索出一套卖出保单的经验技巧,但是他处于对领导的愤恨、对同事的反讽情绪中,没有从局中抽身出来看看自己现在的丑陋模样。
他需要的是专注、反馈并且纠正的循环模式,来将刻意练习发挥到极致。
四、为什么刘十三能够签下1000份保单?
1、1000份保单相当于是莫扎特的完美音高
想要实现工作上的“完美音高”是有一定困难的,连那些曾经嘲笑刘十三的同事们也不一定能够完成1000分保单,那个抢了刘十三的女朋友的部门经理同样无法签下1000份保单,刘十三夸下的海口在他们看来,就是异想天开。
我们不说莫扎特,我们可以再往下一点点,说说凭借《大鱼海棠》主题曲出名的周深,他被誉为行走的修音机。他那空灵的声音,是那种“长期不用便会作废”的才华,是经过了无数小时的不懈努力、刻意练习。
书中也提到了成年人也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达到“完美音高”的。
2、从恐慌区到学习区的转变
经历了女朋友叛变,以及事业失意,刘十三被外婆拖回了云边镇,刘十三陷入了恐慌区。但是在外婆、程霜和球球的帮助下,刘十三开始了刻意练习,进入学习区。
◆ 刻意练习发生在人们的舒适区之外,而且要求学生持续不断地尝试那些刚好超出他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因此,它需要人们付出近乎最大限度的努力。一般来讲,这并不令人心情愉快。
刘十三在云边镇的初步尝试,是找到儿时的好朋友牛大田,牛大田成为一个赌场主,肥胖、地痞气息浓厚,但基于刘十三对阔别多年的好朋友不甚了解,盲目去推销保单,导致差点被赌场的保安撵走。在初步尝试这一过程中,这一刻意练习并不愉快,刘十三走出舒适区的第一不,走得很艰难。
但是,刘十三有一个好的导师——程霜,程霜虽然教美术,但她也想尽办法,给刘十三制订一个计划,以便实现一系列微小的改变,最后将这些改变累积起来,构成之前期望的更大的变化。
刘十三找过牛大田,也找过婷婷姐,因为程霜个刘十三定下的目标很明确,所以在签报单的过程中,虽然磕磕碰碰,单页有所收获,完成了零突破,签下牛大田和婷婷姐的保单。得到正向反馈的刘十三更有干劲了。
的确,刻意练习需要有好的导师,需要有细化的步骤,也需要自己的有目的的刻苦练习,还需要得到正向反馈,让自己更有动力完成目标。
五、通过刻意练习,我们也可以实现完美音高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为我们构建了创造“完美音高”的美好愿景。
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增强继续前行的倾向,在刻意练习中专注、收到反馈后及时纠正,1000份保单也不在话下。完美音高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我们人人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做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