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的经历让我觉得,如果公司有人离开,不管是自己离开,还是送同事离开,都要认真跟他们说再见。
离开的人,多年以后回忆他的大厂履历,能记得的,其实只有几件小事。
我自己一共服务过两家互联网公司。从第一家出来时,我老板中午喊了几个同事一起吃饭,说送送我;老板的老板——业务线的大老板也特别挪出时间,在楼下咖啡厅找我聊了半天,讲了他自己的职业往事,也认真询问了我的想法,还关心了后续规划。
那时候我一心想出来单干,还和小伙伴搞了一个APP在App Store提上架。在后台数据库,我无数次看到了老板和同事们的ID,他们真的在百忙之中真的有关注我。
我离开第二家大公司前,给当时产品,运营,和设计等几个团队的同事们讲了一节培训课。讲完,答疑结束我就走了,和平时正常下班一样,只顺手清空了办公桌——因为讨厌告别。
那天参加培训的同事大部分不知道我要走,第二天他们发现了,很吃惊。陆续又约出来一起吃饭,咖啡,聊天。喜茶排队买不到的时候,我喝的第一杯喜茶,是同事提前在朝阳大悦城排了很久才买到的。
当时招我进去的老板——业务线总裁比我先离开那家公司。我跟他吐槽说,你把我招进来但你自己走是什么意思。隔了几天,他回公司看望团队,每个工区都溜达遍了。中午找我单聊了一下,在哈根达斯,橱窗里有各种冰淇淋球,他让我随便挑。
我职业生涯经历的第一次团队解散,是在某一年的年会大餐之后。我的老板拿着麦宣布了架构变动及他个人的离开,他说自己上一次这么郑重宣布个人决定,还是他结婚的时候。
年会抽奖iPad和手机,每个人发了红包和购物卡,好像还有最新的手环。业务不干了,一线大头兵没啥影响,礼物发了太多,那会竟然有了欢天喜地的氛围感。很久以后我听说,我们团队几百人的手环,是老板自掏腰包买的。
很多年后因为一个项目,我陪同合作伙伴去找他。我去点单的时候老板马上快走过来,说不行,怎么能让你买单呢。早先有一年,业务线几千人规模的大会在上海威斯汀,我帮老板做了PPT。结果临开场之前,老板说,放个背景图就可以了。那场会,他脱稿讲了一小时,反响热烈——早年清华毕业的理科生,是有点子被团队崇拜的实力在身上的。
带我时间最久的老板,手把手教了我很多东西。是那种嘴上批评,回头又要画图帮你理逻辑的人。他批我做事都不如实习生,我就跟同事组团喊他“夜总会”——一到夜里总开会,在心里给他画小黑叉。他带我们打卡过全国各省在北京的所有驻京办餐厅。他吃辣,不吃海鲜,永远手捧电脑和书,愿意在出差的机场和车站负责看包。
当年200粉丝的我,写公众号第一次有了上千流量时,他跟我说,当一个人有了影响别人的能力时,一定要多读书,避免因为自己技术不足,而对别人造成误导。
我还有个老板几乎不管团队,出差不按时回来,他说将在外而军令有所不从。几年前他放弃北京好几个的高级别管理岗,转去广州从头开始。我不理解,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你多看看历史就知道了。人是活在趋势之中的,遇到任何变化,都很正常。我每年去广州出差,都找各种理由去拜访他。没话找话,就是去看看他。
很幸运,在行业最好的时代,在最好的行业里学习了十年,并遇到了一群最好的人。也很伤心,在行业收缩的时候,见证了各种各样的业务和架构变化。
前几天因为一个文章,有机会链接了好多从业者过来交流。其中有一个专业层面认知很高的人,骂了他前老板三天三夜。我试图理解他的愤怒,发觉只是因为离职的时候没有好好告别:第一天通知裁员,第二天就让人走了。
离开的原因不是因为做的不好,而是做的太好。他展示了年年考核优秀,年年各种公司级稀缺的奖。他想讨个理由,HR说找主管,主管说自己做不了主,一切都是“上面”定的。
比较唏嘘,尤其是在现在,整个行业都在剧烈板块变化的时刻。业务变化多,不管身处哪个位置,有多么的繁忙,都建议把好好跟同事告别,排在比较重要的优先级。所有记忆到最后都会变成碎片,多年以后能被记住的,只有大家分开前的那体面或不体面的一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