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金艾琳
现在特别流行一个词,叫躺平。
我查了下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
躺平,网络流行词,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你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心理。另外在部分语境中表示为:瘫倒在地,不再鸡血沸腾、渴求成功了。躺平看似是妥协、放弃,但其实是“向下突破天花板”,选择最无所作为的方式反叛裹挟。年轻人选择躺平,就是选择走向边缘,超脱于加班、升职、挣钱、买房的主流路径之外,用自己的方式消解外在环境对个体的规训。
“躺平族”的兴起也有着深层次的经济社会背景。一方面,当下中国正在经历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行业发展空间受限,竞争更加激烈,最终反映到个人层面工作和生活上的“内卷”上。另一方面,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选择创造了条件。在物质相对丰裕的当下,人们可以有选择地放慢脚步,以相对舒适的工作方式换取足够的生活条件,或者依靠前期积累安逸度日。由此,那些思维活跃、不拘泥于传统的青年,自然会想到换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躺平”。
个人认为,在现代社会这样的背景下,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永远的选择躺平。首先,大部分人没有永远躺平的经济基础,再加上嗷嗷待哺的孩子,等待赡养的老人,社会压力告诉你,你可以躺平一时,却不可能躺平一世。其次,就算你是拆二代,家里有住不完的房子,花不完的钱,一个人总躺着,也累不是。所以从生理角度上来讲,总无欲无求,不出门,不努力。
所以,与其说躺平是一种生活态度,不如说,是一时调整状态的一个阶段性,现代人越来越有能力选择暂时“躺平”,也正是因为生活条件改善了,生活水平提升了,一些原来没办法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现在不再存在了。比如,原来不敢停自己的保险,必须有个工作,否则生怕交了好多年,因为一次辞职接不上,白交了。现在不一样了,很多机构都提供代缴业务,即便你长期不工作,保险断缴也不会发生了。而且,现在人们有一定的积蓄了,可以让自己在面对职场瓶颈、面对中年危机、面对职场倦怠的时候,停下匆忙的脚步,停下手上所有的工作,去放空自己,去思考人生的新的方向和意义。
让自己停下来,反而是为了更好的让自己前进。
与那些在原有岗位上早早失去斗志,消极应对工作的精神躺平者比起来,真正选择暂时停下来,身体躺平歇一歇的人,反而更值得被允许和提倡。
所以,没有什么时候是该努力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时候是该躺平的时候,努力和躺平都是人们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的调整,只要自己能承担得起,都是那个当下的正确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