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出生的时候,北宋已经灭亡。他从小就在敌占区长大,却很早就在心底埋下了收复山河的壮志。
他的启蒙老师就是祖父辛赞。
当初,辛赞在北宋灭亡后,继续留在山东,在金人朝廷任职。此人虽然在灭国仇人手下讨饭吃,却时时刻刻不忘自己是亡国之人。
他在辛弃疾进入蒙学开始读书认字的时候,就对辛弃疾说,“孩子,你的志向是学成文武艺,收复眼前这大片山河,你懂吗?”
看着祖父严肃的目光,小辛弃疾懵懂地点点头。从此,辛弃疾不仅学习文化知识,也在武术师傅的指导下,开始学习武艺。
当初给辛弃疾取名的时候,估计也效仿了汉朝冠军侯霍去病的名字吧!一样都是希望他能够身体康健,茁壮成长;一样都是希望他能指挥千军万马,驱除鞑奴,恢复山河。
很快,辛弃疾长大了。长成了英俊潇洒的模样,又兼具文武风流。
科举考试的机会到了。
邻里的几个读书人收拾包裹陆陆续续进京,准备夺取功名,一举闻名天下知。
辛赞把辛弃疾拉到旁边,有更重要的机宜要交代给他。
“你此去北上,走慢点,多看看,看仔细了。把金人的关隘、要道及军事驻防等画下来,为以后收复失地做准备!”
辛弃疾看着眼前年华老去却壮志不老的祖父,深深地理解其爱国情怀。
辛弃疾郑重地点点头!
有几个朋友来约辛弃疾一同上路,路上好有个伴。肩负祖父托付重要使命的辛弃疾婉拒了朋友的好意。独自一人上路了。
途中,他经常在一些重要的军事基地逗留良久,将它们牢牢地记在心底。回到落脚地后,就着一豆灯光,将重要的信息绘制到地图上。
此次北上,辛弃疾的心思都在侦查敌情上了。虽然最后落榜了,但是并没有消沉多少。回家家之后,他将绘制的厚厚一叠地图交到辛赞手上,得到祖父的赞扬。
后来,北方兴起大规模的反金斗争。辛弃疾召集两千多人投奔到当时的抗金义军首领耿京旗下,在其麾下纵横驰骋,收到耿京的重用。
自古以来的农民起义军中不乏英雄人物,也有不少的叛徒。比如当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举起反秦大旗,天下英雄云集而响应,很快就掀起了灭秦的潮流。但是陈胜和吴广却被手下的叛徒所杀害,令人叹息不已。
一次,辛弃疾外出执行任务。耿京就被手下的叛徒张安国杀害。张安国提着耿京的头颅投降了金人。
辛弃疾回来后,怒发冲冠,当即率领50骑兵冲入金人大营。金人大营可是驻扎了50万大军,辛弃疾却凭借着超人的智慧与勇猛,如入无人之地,直取张安国头颅,然后再冲出金人军营。
壮哉!英雄如此!
之后,辛弃疾率领手下军队南归投奔南宋朝廷,意欲获得南宋朝廷重用率领大军北伐,收复失地。
但是来到南宋后,辛弃疾却没有受到重用。朝廷只是让他担任一些地方小官,始终不让他接触兵权。
辛弃疾抑郁不得志,只好写词抒发心中块垒。
建功立业是他一生的志向,写词不过是聊以自慰。但是天才就是天才,辛弃疾闲居之时写下的那些词作,却在无意之间成为了千古名篇,在南宋文学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看他写的《青玉案.元夕》: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写出了追寻的千回百转,历来为人所称道。王国维更是将这个句子因为做学问的最高境界。
看他写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写出了南归之后不受重用,又受同僚冷落排挤的孤寂悲凉之情。
从43岁起,辛弃疾闲居江西信州20多年。到了晚年,朝廷又启用他担任浙东安抚使和镇江知府,但是起而又黜,罢了又用。就这样反反复复,却没有得到朝廷真正的重用。
最后在落寞之中离开了人世。空留一声叹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