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0日,微软在纽约发布了Surface Pro 3。屏幕增大、续航提高,同时暂缓RT产品线,微软对新时代个人计算设备的设想在这一代终于基本实现——足够轻薄的触屏全功能设备,兼顾娱乐性与生产力。这样一来,生产Windows电脑的各大厂商必然会迅速跟进开发类似设备,整个PC阵营将全面触屏化。这是微软对未来的思考和判断,认定触屏是个人电脑的必然趋势,于是引领麾下诸将朝着触控大步前进,试图在新的时代领先潮流。老对手已经全面发力,苹果Mac这边又将如何应战?
触屏电脑是趋势吗?
在超级本刚刚兴起的2012年,库克明确说过不会在Macbook上加入触屏,认为这样生硬的组合会损害用户体验。乔布斯在世时也说过,已对触屏笔记本进行过多次实验,发现将屏幕竖直放置的时候,触控操作会很快的使手臂疲劳,只有水平放置的设备才是触摸屏适合的战场。
我自己有一台ThinkPad的触控超级本。在笔记本正常放置的时候,屏幕靠转轴阻尼固定打开角度,放着看没问题,可用手指一戳就会晃动,简直令人发指,完全不是手机或平板上那种愉悦的触控感受。
另外一点不爽的是触控与鼠标/键盘操控体验的分裂。在目前的Windows8系统上,尤其是传统桌面模式下,有些图标或按钮太小,选取文本或多个文件也缺乏方便的操作方式。即使在Metro界面下,应用全是为触屏设计的,可是要想关闭程序还是得ALT+F4。这样时而抬手触控时而放回键鼠的操作体验极其糟糕,无怪乎许多Windows8用户过了新鲜期还是退回到传统的以桌面为主的操作方式。Metro下也确实没有什么非用不可的应用。连Office2013也都还是桌面版,所谓「触控模式」只不过把上方按钮的图标放大一些而已。
触屏笔记本的这些缺陷显然阻碍着苹果迅速跟风将其应用在Macbook系列上。触屏在移动设备上很好,但是在桌面设备上究竟是否是发展趋势,苹果还不确定。那么触屏在笔记本上的应用究竟有没有好处呢?仔细想想的话,可能有以下几点:
1. 操作直观,降低学习成本,优化操作体验。苹果引以为傲的TrackPad确实好用,但毕竟已是旧时代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对于新用户来说需要一定的学习和适应时间。而触控人人都会,几乎不需要学习,在一般操作上可大大提升效率。
2. 省掉键盘,使设备更加便携优雅。即使对于键盘输入重度需求者,使用电脑时也会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在观看内容。现在的笔记本键盘,用时爽快,不用时吃灰。若将其分离出来,不用时观看体验大幅提升(至少屏幕会离你更近,不会隔着一个键盘),需要用时再接上就好。
3. 触控因为是新生代技术,显的比较酷。这一点其实也很重要,苹果的产品一向给人新奇酷炫的感觉,而OS X一路走来已经十几年,虽然不断在改进,但是思路和整体构架都还是属于前一个时代。现在竞争对手推出了触控新品,虽然苹果暂时在技术和体验上依然领先,但是用户还是会期待苹果推出大幅更新的,新世代的个人电脑产品。
虽然目前Windows8和搭载它的一系列超级本体验还很糟糕,PC市场持续衰退,但苹果并非高枕无忧。微软已经选择了触控这条路,若Window9吸取经验教训做的不错,而苹果依然固守传统形态,那就至少在概念上落后对手一个世代,用户和投资者都会比较失望。
## iPad Pro? Macbook Air with retina display?
苹果内部肯定也在讨论这件事情,而讨论的结果可能会在6月2日下周一的WWDC大会上展示出来。今年是苹果电脑诞生三十周年,年初时苹果官网上已经放出专门的纪念页面和宣传视频来渲染气氛,我认为今年一定会出一款**颠覆性的Mac产品**来纪念这一伟大时刻。
今年上半年,不断有消息传出说苹果将有一款12寸的新设备问世。开始说是12寸iPad Pro,更大的尺寸,作为专门的室内设备。可是这不是抢iPad Air饭碗么?Mini已经抢占了9.7寸屏的外带需求,现在12寸再来抢占它的室内需求,苹果怎么忍心看着当年的开山大哥晚景凄凉?
后来又有消息说会是全新设计的带视网膜屏的Macbook Air。四月份原有Air产品线小幅更新并且降价100美元还被看作是这一猜测的佐证。而在我看来,这样的价格调整仅仅是理顺整条Macbook产品线而已。去年的产品线中,13寸Macbook Air高配版与入门级Macbook Pro价格相同,而Pro性能强劲屏幕清晰,也不比Air重太多,优势一目了然。调整价格之后两者有了100美元的价差,定位区分更加清晰。仅此而已。现在整个Macbook产品线价格平滑上升,构成一个完美的链条,此时若仅仅发布一款更好屏幕的Air,不知如何与Pro产品线做区分,价格梯度上也找不出它可能的位置。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确实如此。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目前的iPad和Macbook两条产品线都已经臻于成熟完美,只会小幅迭代,不会出现激进的革新,也无法撑起Mac诞生三十周年这样的纪念时刻。
那么,唯有开辟一条新的产品线,以证明苹果依然有能力用新潮的技术带来完美的用户体验,继续站在时代的潮头。以上猜想都太过保守,我们不妨稍微激进一些。
用伟大的全新产品来纪念Mac 30th Anniversary
在去年的iPhone5S/5C发布会上,库克强调说5S采用的64位A7处理器具有“桌面级别的计算性能”。既有如此利器,何不干脆将其用到桌面上去?这样可以对自家的产品有更好的掌控,不用再受Intel芯片的制约(Broadwell芯片跳票影响了Mac产品线的更新)。
人们抱怨iPad生产力不够,无法运行Mac上的许多强大工具;Macbook Air本来挺好,Surface Pro 3出来人们又会嫌它不够轻便。既然如此,何不将二者优势整合,打造一个比Macbook Air轻便,又比iPad更具生产力的,新的产品系列?
那么就是一款12寸触控屏幕的设备,既能运行iPad应用获得优异的阅读和影音体验,又能运行Mac程序并方便外接键盘以获得生产力。
操作系统方面,目前的iOS和OS X都难以胜任,毕竟是一款跨平台的设备。那么还需要一套新的系统,OS 11(是时候更新大的版本号了),完全针对触控环境设计,同时兼容iOS和Mac应用。
这样的一款设备简直让人垂涎欲滴。既是一部更好的iPad,又是一部更好的Mac(至少是新时代的)。从此你不再需要一台平板加一台笔记本,只需要这个就够了。
这样的新Mac,才称的上是革命性的,才会与iOS移动设备有更好的沟通。若只是许多媒体猜测的设计风格「扁平化」那么简单,而没有深层理念和结构的大幅改动,很难让人发自内心的赞叹。
OS X Mavericks版本号已经是10.9了。为了新时代的曙光,为了Mac三十周年的伟大时刻,发布OS 11简直是顺理成章的事。而这样巨大的革新肯定会有用户一时无法接受,原有的Mac产品线也不适宜生硬的进行触屏化改造。那么其他Mac产品暂时不动,用一款新品来投向市场培养用户习惯,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一新品的名字,保守一些的话,就叫MacPad或者Macbook Touch好了。我更喜欢前者。
对细节的猜想
1. 屏幕:MacPad的12寸屏幕分辨率应该是2048X1536,也就是现有iPad Air和mini 2的分辨率,以适配iPad应用程序。这样的尺寸下其像素密度ppi会降低至213,相比较iPad Air的264和mini 2的324确实是有点低,但与现有retina版Macbook Pro在同一水准(13寸227,15寸220)。再加上屏幕面积增大,使用时与人眼距离的提升,依然会保持不错的显示效果,同时极大的降低了iOS开发者的负担。Mac应用方面关系不大,本来Mac屏幕规格就很多,而且本身就是窗口式的,多加一种分辨率不会有太大影响。
2. 重量:微软的Surface Pro 3同样是12寸屏幕,重量为800克,成为其重要卖点。MacPad不应该高于这个数值,由苹果对工艺和材质方面的造诣,估计在650克左右(与第3、4代iPad相当)。
3. 价格:之前说过现有Macbook产品线有一个完美的价格梯度,从899美元到1999美元平滑上升(最后有个顶配15寸Pro是2599),MacPad价格定在哪里都会冲击原有产品线,所以不会在这个区段。而iPad Air虽然起价499美元,不过随着容量上升价格也在上探,目前最大的128GWiFi版本售价为799美元,4G版本的还要再高一些。为了与两边的价格都不冲突,MacPad起售价可能会定在799美元,与Surface Pro 3相当。
4. 配置:因以上定价的因素,为了不与128GiPad产生冲突,起售版本容量应当为64G。因价格低于整个Macbook产品线,整体硬件配置可能也不会太高,运行大型程序还是会比较吃力,不过日常办公写作编程应该足以应对。
结论
于是,完整的预测为:今年WWDC上,为迎接新时代对桌面计算设备的需求,苹果将发布一款12寸的混合触屏设备,同时兼容iOS和Mac应用,可能另有键盘配件,售价799美元起,处于iPad与Macbook之间。它将运行全新设计的OS 11系统,该系统将完全为触控优化,同时具有完整的桌面系统功能。设备名称可能会是MacPad,屏幕分辨率为2048X1536,重量在650克左右。
你觉得这跟Surface Pro 3太过相像完全是我的臆想?我说苹果的OS 11一定会将Windows 8远远甩在身后。真相如何,等着看6月3日凌晨1点的直播就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