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小时候,村子里有一户人家很贫穷,连过年都吃不上肉。这家有两个儿子。逢年过节时,两个男孩儿看到别人家炖肉,馋的围着父母要肉吃。
父母被一贫如洗的日子折磨的已经够黯淡了,还要应付两个儿子的要求。于是,父亲借钱买了两斤肉,让母亲给儿子们炖了。两个男孩吃的很香,吃完饭,父亲就把两个孩子领到村头的风口处,让两个儿子对着脸吹寒冬腊月的冷风。
回家后,两个孩子因为刚吃完肉就吹寒风,都恶心呕吐,闹消化不良。自此以后,闻到肉味就自觉恶心,从此再也不要肉吃。直到后来,两个男孩儿都长大成人,生活条件也逐渐好转,但他们对肉却一直反感……
小时候听大人们讲起这件事,还曾为男孩儿父母的智慧竖起过大拇指。但等我长大后,逐渐能对世事进行分析评判后,我才发现,这对悲哀的父母,用残忍的手段,亲自割掉了儿子对食物渴望的天性!
这对父母对人性的泯灭是显而易见的。可生活中,许多的评价或做法,正在以隐蔽的方式,默默吞噬着你的真性情。
1.
读幼师时,有个女同学,桃桃,和善内敛。见人总是腼腆一笑,不善言谈,但她喜欢写日记。有一日,桃桃正伏在宿舍桌子上记日记,宿管老师喊她接电话,桃桃急忙跑了出去。
敞开的日记本,被倒水的同宿舍姐妹看了去。她们看到桃桃在日记中对老师、同学的某些做法颇有微词。便集体愤怒了。
桃桃回来后,宿舍姐妹一起给她开了个会,大意就是,做人要善良真诚,表里如一,坦坦荡荡。桃桃不够善良,不够真诚,不够坦荡。桃桃据理力争:“只是自己的某些负面情绪不方便倾诉,所以对着日记本宣泄一下。”
宿舍的姐妹们不买账,依然给桃桃贴上了“虚伪,两面派,心机女”的标签,并从此集体疏远她。
桃桃跟我讲,那段时间,她情绪很低落,甚至开始怀疑人生,有时,她也觉得宿舍姐妹们批评的对:自己确实不够善良,不是一个好女孩儿,因为她对别人有所看法。她应该抱着一颗佛陀的心,对任何人和事都宽容慈悲。不够慈悲,不够善良的她,真的不好。
事实上,桃桃接人待物,与人相处时一直友善。她只是一时的负面情绪披露在日记上而已,被姐妹们看到做了文章。
以后,桃桃做人做事都变得畏手畏脚,谨慎异常,不敢再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也不敢再宣泄一丝哪怕上看上去不美好的情绪。生机勃勃的少女变成了老气横秋的老好人。
年轻时,我们不懂得欣赏这个世界的斑斓和多样性,因为经历单一,阅历不足,价值体系单一,对人和事的评价,除了黑色就是白色。看人时,常常以一斑窥全豹,以道德的帽子冠某人单一的行为。这样的评价和自我评价,让我们的世界以云蔽日,漏失了许多光芒。
2.
娟娟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有名的国企。她所在的部门效益好,工作压力也很大。娟娟工作之余解压的方式就是蹦迪。和着节奏劲爆的音乐,舞动身体,直到大汗淋漓,所有的烦恼都随着汗水一并而去。
婚后,娟娟依然保持的这个习惯,遇到想不开的事时,就到迪厅宣泄一下。但是,娟娟的这个习惯,被老公和婆婆拿来诟病,他们以此指责娟娟“不守妇道,”认为正常嫁做人妇的女人,哪有时不时去迪厅混的?
娟娟被“不守妇道”这个词套的牢牢的。没有一个女人愿意背负这样的指责。从此,再难过的事,娟娟也选择自己默默消化,不再去蹦迪。但娟娟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好像原来的自己被一点点吞噬了。
事实上,每个人都是多元的、立体的,是一个“好和坏”的综合体,鉴于评价体系不一致,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把一些个人行为拿到道德层面进行审判,更多时候是胁迫你屈服另一种价值体系。道德的辐射面很广,那些放大的中性词语,只有放在道德层面,才具有谴责的力量。更多时候,它只是以道德的名义,在吞噬着你的真性情。
记得刚毕业时,我因一点不开心的事向一个朋友倾诉。朋友指着桌子上的一杯水,问我:你看这杯子里的水满了吗?我说,是满的。而朋友却说:我看它是八分满。说着,他又向杯子里倒了一些水,直到水溢出来,他才满意的说:我认为,这才是满的。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原来,不仅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因为人的学识不同见识不同修养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和评判标准自然也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就不一样。
生活中,那些不就事论事的评判,动不动就直接把脏水泼向人格和人性的评价,最伤人。其实,不必理会,不必在意,不必苛求。人无完人,允许自己犯错,也没必要用别人的标准来审判自己,允许生命以不同的状态存在,才是真正的豁达。
3.
我的一个老领导,开朗健谈,有许多朋友。
她跟清高的老学究聊学问,做精神上的朋友;跟好打听家长里短的女邻居学做菜,一起去采购,做生活上的朋友;跟挑剔的同事学品酒,学跳舞,学做有品位的女人……她有各行各业、三教九流、性格迥异的朋友,好像全世界都是她的……
真正成熟的人,会和世界交朋友,交看人看长处,交友交优点,通透处事,豁达待人,而不是以自己单一的价值观和别人的缺点对接,堵死通往全世界的路。
每当在网络上看到类似大道理的鸡汤,诸如:“不管你有多么真诚,遇到怀疑的人,你就是谎言;不管你有多么单纯,遇到复杂的人,你就是心计……”之类,我都感觉很好笑,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评价具不同阶层、不同观念的多面性的人,本身就是巨大的不公平。
事实上,即便是褒义词,用在人的身上也有两面性,比如,精致的人必定挑剔;上进的人必定眼高;不拘小节的人也必定少了些许细致……
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要直面许多负面评价,无论是把你拿到道德层面进行审判的评价,还是亲情间以爱的名义执意改变你的评价,都要理性看待。既不全盘接受,否定自己,追随别人的价值观念,也不要一意孤行,执意已见。
把那些对别人没有妨碍和恶意的真性情留下。为了避免妄自菲薄或是妄自尊大,遇到不同价值观的人群,你要学会按照价值取向,去站队,一流流、一股股,自动选择站到和自己类似的群体队伍里去。
世界那么大,能容纳非洲男人穿裙子,能容纳阿拉伯人裹面纱,难道还容不下一个小小的你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