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桃花落*云居生活篇散文想法
【并安随笔】群众创作与“郭沫若”们

【并安随笔】群众创作与“郭沫若”们

作者: 橙色人生有观景 | 来源:发表于2020-12-03 14:08 被阅读0次
诗人

人人可以写诗,但不必人人为诗人。

人人为诗人,也就没有诗人了。而诗人还是需要的。

听老一辈的人讲,早在一九八五年大搞“诗画满墙”的所谓群众运动,提倡全民写诗,人人写诗,每个村出一个郭沫若;然则,还是承认了郭沫若毕竟不等于人人。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要开展群众文艺创作活动;其中包括写诗,但也不必要求人人写诗,连要求人人读诗都是不切实际的。

群众文艺创作活动中会产生大大小小的郭沫若,大大小小的诗人、作家;但不要求每个从事业余文艺创作的青年都立志作诗人、作家。

群众文艺创作,由于它同群众生活保持着密切的关系,给“郭沫若”们以有益的影响,同时它又从“郭沫若”们得到帮助。

郭沫若

群众文艺创作活动是“劳者歌其事”,“郭沫若”们的创作也是“劳者歌其事”。

只有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文艺的唯一的源泉。过去和现在的民间口头文学,群众文艺活动中产生的作品,都不是“源”而只是“流”。

到了完全消除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我们可以“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早晨打猎,下午捕鱼,傍晚畜牧,饭后批评批评,随我兴之所至”(《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时候,到底是怎样的具体情况,现在还很难具体描摹;但我想就是那时人人可以为诗人吧,由于个人素质不同,专注的程度和所费的力气不同,那作品仍然是会有优劣高下文野精粗之别的,更不用说风格了。

人类总是前进的,向上的。人类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总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达,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人的创造精神不但不会被限制,被堵塞,被削弱,被取消,相反会生出飞天的羽翼。因此,诗人,也将是无可替代的,他们的歌声不会消失于人人的歌唱之中。

相关文章

  • 【并安随笔】群众创作与“郭沫若”们

    人人可以写诗,但不必人人为诗人。 人人为诗人,也就没有诗人了。而诗人还是需要的。 听老一辈的人讲,早在一九八五年大...

  • 【并安随笔】田野与大道

    田野,在大道旁;大道,在田野边。 这是人们不少见到的现象。 田野不跑车辆,大道不长庄稼。 对此,谁也不会费思量。 ...

  • 【并安随笔】爱与被爱

    爱人与被人爱,都是真实而美好的,都不能诋毁。爱一个人,不是一时,不是大喊大叫,不是逢场作戏,而是无声的行动,细水长...

  • 一代情圣,铁骨铮铮,郭老先生

    1927年,郭沫若在在南下潮汕的行军途中与一位女青年安琳做伴,郭沫若患上痢疾,是安琳不顾劳累为他寻医问药,后两人又...

  • 文章例话——《痈》

    该章节选了郭沫若的《痈》,用于讲解什么是随笔,随笔的精华是什么,做随笔的意义以及如何做随笔。部分摘录如下: 1、随...

  • 【并安随笔】风格

    风格多样化永远是我们所向往与追求的。其实,严格地说来,本无须提出这样的命题。因为每个作家都应该有自己的风格。不是说...

  • 【并安随笔】新月

    晚,见到月亮。我忽然记起白居易的诗《暮江吟》云:“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看来这是记述秋夜和新月的情景、...

  • 【并安随笔】文学

    作为人,不得不生活于世俗之中。往往因此无奈何地耗费精力。 对于文学的功能,往往作过高的估量。30年代,我国处于民族...

  • 【并安随笔】路途

    我是一个体弱的跋涉者,有很多人比我强壮,但也会有人比我更弱。 我不知我去向何处,也不知前面有什么在等我;有时候我有...

  • 【并安随笔】出主意

    我擅长给别人出主意,特别是当我对所述之事一无所知,又无任何主意可出之时,就更能显出我的此番才干。 我处理自己的事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并安随笔】群众创作与“郭沫若”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ym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