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不听话,我要是听话,只怕现在还在村里喂猪。—潘石屹
人类进步的本质就是,下一代不怎么听上一代的话。
但是,话又说回来。
若是一代人非常出色,远超出了家族的平均水平,那么大概率会回归,例如北大教授的孩子一定能考入北大吗?
企业家的孩子一定能成为企业家吗?
省长的娃一定能当上省长吗?
有概率是好上加好。
但是,更大的概率是掉阶!
前段时间,一起吃饭,大家聊到了自己读书时的女神。
A男,算是本土企业家,他是农村娃,他读高中时特别崇拜班上一位城里的女生,仰望,女神,现在女神干什么?
在他公司上班,俩人角色完全对调了。
B男,副科干部,也是农村娃,也有这么一个类似的女神,现在这个女神干什么?
下岗职工,目前还住着单位的老房子,家里的家具还是结婚时的。
我也属于不听父母话的人,按照父母对我的规划,我大概率是打工一族,那样的我永远不可能理解我今天的生活...
…………………………………………
现状越艰苦,人就越容易发牢骚、鸣不平,怨天尤人。
但是,这些牢骚、不满兜兜转转,又会回到自己身上,导致自己的境遇进一步恶化。
我少年时代的人生看上去似乎沾染了不幸的色彩,但实际上,这只是上天赐予我的精彩人生的前奏而已。
如果我的人生一帆风顺,完全没有经历挫折和艰辛,我就不会去努力磨炼自己的心灵,我恐怕会成为一个不懂得体谅和同情他人的人。
那些我们认定是自己的东西,不过是现世一时寄存在我们这里的东西,其真实的所有者,我们根本不得而知。
正因如此,我们不应将其用于自身,而必须将其用于社会、用于世人。
而当这一世的生命终点来临时,我们应该毫不留恋地将这些寄存之物归还给上天。
净化心灵、美化心灵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那就是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地投身于眼前应做的工作。
为了磨炼心灵,我们没有必要特地去坐禅,没有必要居深山、击瀑布。
只要将全副精力投入眼前的工作,在当下这个瞬间极度认真、极度专注,就是任何方法都无法替代的精神修行。
即便逆风扑面,也要笔直前行。
---年轻人会说:鸡汤味道太重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鸡汤,是他们从小到大,吃的重要食物之一。
这往往是人在饥饿、幼弱、疲惫、病痛的时候...最需要的食物。
…………………………………………
当一个企业老板请一个纸上谈兵的所谓专家学者来帮他布局的时候,这个企业也基本该寿终正寝了!
因为企业老板能从无到有打下一片天下,本身已经高于常人,但因为到新的发展瓶颈,自己觉得无法破局,却要一个根本不懂实战耍嘴皮子的人来领航,那船极可能会翻!
因为你自己过不去的,专家更不会过。
A:一个外行人怎么能比自己更清楚企业的状况。不过一般都是老板自己没路了才会有病乱投医,搏一搏。
B:所以看现在市面上那些“培训大师”的包装吹牛,差点喷饭。像这种角色,一般就忽悠一下中小企业小老板,但凡上市级别的,已经忽悠不到了,像任老板这种,决策模式,信息源等早已成熟,“培训大师”这种幼儿园级别的所谓学问,只会丢人现眼。其所谓理论,在实业大家面前,就是童话故事。
…………………………………………
务实的建筑师永远不会过时,我认为只要贴近生活的脉搏,他将永远不会过时。
务实即生活,设计即生活,没有生活的设计师,没有未来。
很巧,我昨天见了位设计师。
她既是设计师,又是老板,准确的讲,她是框架设计师,不具体画图,她让我重新认识了设计师。
她属于什么类型?
很懂需求的。
客户想要一种生活版本,但是自己描述不出来,她就能给你展现出来,这就是你想要的,会超出客户的预期,略高于客户的审美又不高太多,不至于让客户无法接纳。
每个客户的审美基线不同,极限也不同。
要懂客户的这个需求。
她是真懂。
我过去装修房子,都是大品牌给装修的。
我很少相信这些设计师,我的观点很简单,你设计的东西好为什么没成品牌?
跟她一交流。
我发现了另外一个点,那就是她觉得自己为什么能接别墅、大平层这个系列,甚至有些客户是自己服务了N套房,客户主动先给钱,她的观点是拿工资的设计师,他们是无法真正理解业主的需求,因为自己没有那么生活过,无法GET到。
那么,如何成为一流的设计师。
她的观点是:
第一、要自己先过上品质生活,甚至能引导客户的消费潮流。
第二、要不断的学习。
过去,我认为装修的核心是施工,她认为装修的核心是设计,这是基本蓝图,设计以后再落地就可以了,若是只是需要装个最简单的生活空间?
那不需要什么设计,你自己怎么想怎么装就可以了。
这姑娘有500万现金,不知道怎么理财了。
她问我,我建议选大额理财。
她要研究什么储能项目之类的,我跟她讲,一个人在一个行业能扎根,就不要轻易的转入新行业,哪怕只是投资,因为任何行业的准入门槛都是很高的,要把优势做到极致,而不是从头再来。
失败者才会选从头再来。
成功者都是从一个成功跳跃到另外一个成功。
成功是跳板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