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佛学与唯识深层沟通(微课整理)

佛学与唯识深层沟通(微课整理)

作者: 淡墨70 | 来源:发表于2019-03-14 16:37 被阅读0次

通俗的讲,学习佛学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在生活当中烦恼越来越少,快乐也越来越多,智力也要这个越来越增长,我们的慈悲心也要越来越增长,能够让我们清楚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斩断我们的一些轮回的模式,重新构建自己。那我们学习心理学的目的呢,其实也是一样,也是希望我们自己呢,越来越快了,让自己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认识自己,重新构建自己的心智模式,让自己的命运变得越来越好。

讲佛学,就不得不提一个非常有名的一个人物,就是玄奘大师。当年他是到印度取经取得一部重要的经典,就是唯识学。这个唯识学它主要就是针对我们凡夫的这个内心的一种活动状态做了一个比较深入的探讨。心理学,我们知道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这个心理学做出了这个很大的贡献,他的潜意识理论和对梦的这个研究,至今还是深刻影响着心理学界的。他最有名的一个弟子,叫荣格,他在研究了这个唯识学以后,他就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的心理学理论。荣格他把心灵看作人格的总体,他划分为三个层次: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荣格一直是跟着他的老师弗洛伊德学习的,后来他就觉得。师傅讲的有些东西他不是很赞同。荣格就开始学习这个唯识学。学完了以后,他就明白了,这个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后来他创立了自己的人格的这个分析心理学理论。其实。他讲到的,这个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在佛学的唯识学当中。他把这个个体潜意识叫做别业,那么集体潜意识呢就叫做共业。

那么唯识学呢,他就把这个心灵的这个运作机制,就讲的非常的清楚,他就告诉你为什这个人后来就有妄想分别执着,为什么后来他就有了这个二元对立,然后他们就把这个心,他把这个心分为八个识,在唯识学当中,他讲这个心叫做识,叫做心识。

唯识学是专门研究我们内心的一种活动状态!唯识学把心分为八个识,也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触识,第六意识,第七意识即未那识,第八意识即阿赖耶识。前五个识不会分析判断,第六意识的功能就是会思考、分析、判断。第七意识的功能就是执着。第八意识的功能就是储藏了自宇宙进化以来所有的信息,也叫种子。开始出现好呀坏呀,对错呀,就开始有二元对立了,所以呢,这个唯识学,他把这个人的这个心划分的很细,然后整个怎么一个内心的一种活动状态,都跟你讲得很清楚。

荣格,也是深受这个唯识学的启发,然后他传递了这个学派,包括后来这个认知疗法。认知疗法,他也是讲这个潜意识里面的,他讲认知就是观点,对吧,包括我们现在就是很流行的,就是萨提亚的这个冰山理论啊,萨提亚的冰山理论。行为下面啊,这个潜意识当中的很多的一些层面,包括有观点层啊,需求啊,渴望期待,最下面就是很接近我们这个心的本性,就是自我生命力这一块。

所以呢,我们现在讲到的这个潜意识呢,就相当于唯识学里面讲到的这个第八意识,就说我们要把这个第八意识里面所包含的一些信息,我们要把他看清楚,那怎么去把他看清楚呢,老那么就是我们现在我们要学习的这个精神分析呀,冰山理论啊,所以,我们讲佛学和这个心理学真的是紧密相关的,佛学,他就是在这个生活当中要让我们去实践的。咱们时时刻刻保持觉知,看着我们这颗心。

那么现在,也有很多的这个心理学家,也在研究这个人的先天气质,那么这个先天气质,其实就是这个第八意识当中的这些种子,那就是每个人生下来,它是会携带有共同的一些基因,也有一些不共同的基因,就是说形成了每个人的这个先天气质是不一样的,我们讲这个第八意识里储存的这些种子我们可以大概的分一下,可以分为三类。

那么这三类呢,就是业种,无名种,因缘种,怎么可以大概把它分为三种类型的种子。业种是什么,就是说你应该做的事情,你没有去做。还有那是不应该做的事情,你去做了这个都叫做业总,还包括隐瞒,隐瞒也是业总。那无名总就是说,在你第六意识不清楚的情况下,这个梦,你的眼耳鼻舌身所输入进来的这些信息,直接输入到潜意识当中的,这叫做无名种。

那么姻缘种是什么呢,就是你最失落的时候,有一个人帮助了你,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你跟这个人很早就有了一段这个因缘,那么这个叫因缘种。

总的来说,就是说,我们学习佛法也好,学习心理学也好,就是要让我们的这颗心从二元对立的这个状态还是要回到我们那个婴儿的那个状态,那个心还是要把它敞开来。要保持觉知的这个状态,这个状态才是一个真我的一个状态,而不是那个虚假的那个小我的状态。所以说这个佛法啊,他不是玄之又玄的东西啊,他就是跟心理学是紧密相关的,而且他比心理学就是研究的还要透彻。

相关文章

  • 佛学与唯识深层沟通(微课整理)

    通俗的讲,学习佛学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在生活当中烦恼越来越少,快乐也越来越多,智力也要这个越来越增长,我们的慈悲心...

  • 2018-10-14

    唯识深层沟通类书籍(台版) 唯识深处沟通类书籍 台版 台版

  • 八识

    唯心唯识 南怀瑾: “佛学上有两句名言: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所以佛学是绝对的心物一元论。” “一般人误会佛法所说的...

  • 楔子

    唯识无境 佛学术语,指万法唯识所现,识外无真实之境。无境,又作无外境。

  • 007践行20:煎熬

    匆匆录完微课,匆匆整理现场,匆匆安装展板,匆匆讨论明天录课的细节,匆匆与各相关人员沟通,匆匆吃饭,匆匆回家……各种...

  • 浅聊唯识论

    世间什么书都好读,唯有佛教的唯识论,太难理解了。法相唯识为佛学中最精粹之学问,过于繁琐的义理和复杂的名相,读起来很...

  • 2018-08-04 心灵基因改造 林显宗

    唯识深层沟通教材及步骤说明 所以业障并不是一个主宰者或一个神明丢给你多少业障,你要承受多少业障,不是这个观念,而是...

  • 面对孩子负面情绪,你会用“反应式倾听”吗?

    由黄老师微课整理,整理者:卢美君 在我们与孩子沟通交流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孩子有小情绪的时候,如不良情绪、无理取闹、...

  • 用九个字概括《楞伽经》

    《楞伽经》在全部佛法与佛学中,无论思想、理论或修证方法,显见都是一部很主要的经典。 中国研究法相唯识的学者,把它列...

  • 意识是什么?意识从何而来?这可能是史上最全面、深入、完整的解释

    最早且最全面研究意识的非佛学莫属了,因此研究意识可参考或离不开佛学。而佛教“唯识学”有“八识”之说,即意识可分为8...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学与唯识深层沟通(微课整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pdc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