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随着手机产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时间被各种手机软件碎片化,刷微博看头条粉直播,注意力被分散成了15秒以下。
想说一件事,却总感觉说不清楚,说到一半就无力进行下去,就算强说下去,也感觉说不透,没有条理没有深度没有主次。常常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天女散花般地,将本来就不完整的观点再打散,或者车轱辘话翻来覆去不断重复。
我们似乎专注不起来,而且当要系统完整地输出观点的时候总遇到障碍,为什么?就是因为思维被碎片化,没有办法形成框架。
而且网络也让我们似乎失去了原创能力,要写报告和论文,总是习惯性地求助网络,拾人牙穗,东拼西凑成常态,随波逐流是惯性。
拿写作来说,如果每天要输出1000字,而且质量不能太低,那究竟要往那些方面发力呢?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也许,首先需要的只是一个好用的键盘,机械键盘更好,让敲打的反馈让我们爱上写作;或者购买一个写作的软件,如Ulysses,沉浸式的界面让我们心无旁骛;或者找一方角落,如图书馆或者自习室,让外界的氛围抚平浮躁的心。
可是这些只是外在层面。
最重要停下来想一想,为什么我要输出?
是为了记录生活?是为了锻炼表达方式?还是共享知识经验?抑或只是为了炫耀而已?
2.在擅长的领域深耕
如何才能够进步,要在自己的领域深耕!
成功比的都是领域的积累量,写作也是一样。
写作可以各种题材都涉猎,可是定向的阅读和输出就很重要。
”一专多能“的写法至关重要,你可以触类旁通,但是要有把重锤。
无论是行业上的知识,还是兴趣所致,写作也要有自己的发力点,持续地在一个领域里深入,形成自己的写作名片。
3.三分天下,三生万物
在草稿箱躺了那么多的文章,为什么都不发?觉得自己的文章不够好吗?写到一半又进行不下去了,是思维的碎片化在作祟吗?
有的时候,可能只是太想要完美,然后在写作的过程中总是自我否定,犹豫不决,静不下心来。要怎么做呢?先给自己的文章定三个点!
领导总是在会说:“最后我就只讲三点。”然后三点后又三点,源源不断又臭又长。你可能会反感这种表达方式,可是不可否认的是,从表达和传播的角度,讲清楚一件事,也需要三点来搭起框架。
将内容三分化,并找到逻辑点,以此展开。因为信息的输出存在衰减性,就像描述一幅画,如果你长篇大论向受众描述画的内容,肯定会存在主观失真重点不明的情况。
因此。你要如何将你脑中的画面描述给受众呢?找三个逻辑点,将自己的观点放入这三点中,三分天下,三生万物。
以千字文为例,在每个点放入300字的信息量,然后开头引入,结尾总结,[BINGO!]
人的大脑就像土壤,你拿好东西滋养它,它会回报思想之花,你拿碎片信息摩擦它,它就会变得肤浅麻木。
多思考,多输出,别让碎片化带节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