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三件事,第701天#
如果一个人持续地、系统地对某件事情投入10000小时,很大概率他会成为这方面的高手。成为高手的过程中,他都做了些什么呢?准确的说应该是在建立细微的微观体验,建立在自己身体上的真实的感受,眨眼之间的优劣判断。
很多从入门到精通的过程,就是从基本套路开始学习,然后逐步建立微观体验。
首先是学习套路。比如写方案,流程型的方案就是把过去完全类似的方案通过查找替换的方式修改一些关键字就可以了。方案有标准的模板,所有的方案都是一个模子,没有特殊之处。经验型的方案就是在通用方案的框架中,加入来自于不同解决方案商的方案。就像砌墙,你把框架搭好,然后把别人不同类型的砖和填充材料填进去。有略微不合适的地方自己再做些修改和订正。
一套解决方案好不好,关键是看能不能解决客户的问题。这就是写方案的基本套路。如果你打打乒乓球的话,就知道有发球、正手攻、反手攻,拉、拧、挑、搓,这些最基本的套路。不学这些套路就打不好球,至少可以说上升的空间非常有限。
在大公司学习到的,也是各种套路。这也是大学毕业后去大公司的价值所在。因为套路有价值,就像武功招式一样,是前人总结的最有效的经验。有一点不好的就是,不能在大公司久了,否则你会深陷系统之中,被角色化,作为系统的一个角色,习惯系统内的角色化模式。有套路可以解决生存问题,但靠套路绝对成不了高手。
套路之后就得精雕细琢。还拿解决方案来说,框架内容都不存在问题的时候,还得关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是因为高手才会看到细节。当客户拿到你的产品后,会通过细节来体验产品的优劣。你如果没有使用过iPad的手写笔,你永远也体会不到那种丝滑的手感。绝大部分人都会出乎意料的说:哇!手感真好!这就是细节的力量。
在小野二郎的店里做学徒,要先学会拧毛巾,毛巾很烫,一开始会烫伤手。没有学会拧毛巾,就不可能碰鱼;然后要学会用刀料理鱼。十年之后,徒弟才能煎蛋。学徒经历了200多次失败后,做出了第一个合格的煎蛋。小野二郎说:“这才是应该有的样子”。但是,有一个问题:你能很清晰的说出那200个失败品的不同之处吗?你能说出200个失败品和一个合格品之间的不同之处吗?这就是细节的力量。你没有大量的观察、体验和积累,你就不可能分辨出这些煎蛋的细微的差别。
有时候你甚至可以通过直觉来判断,但使用直觉的前提就是你需要大量的相关的积累。也就是说你得是这方面的高手,否则你不可能通过直觉做出准确的判断。
高手拥有的特质,就是既懂常规的套路,又能体察到一般人注意不到的细节。成为高手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感悟细微差别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