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手撕”金庸武侠的日子》
2018年10月30日晚20:08,刚领完营业执照的我们仨,还沉浸在干出一番大事业的喜悦中,正在群里畅聊接下来的工作规划。
突然,华哥发了条信息:金庸也逝世了。
群里的情绪瞬间急转直下,我发了一个完全不敢相信的问号后,立马去核实,其实完全无需搜索,这个消息像一个深水炸弹一样,一层层涟漪向外无限扩散至所有的网页、新闻媒体、公众号等,俨然炸开了锅。
依然处于怀疑边缘的我,还抱有最有一丝希望:说不定又是个假新闻。这年头,网传名人过世的假消息也有不少:猴哥六小龄童、星爷周星驰、大哥大洪金宝、肥猫郑则仕、憨豆先生罗温·艾金森等等都曾被爆“过世”。。。
而且据不完全统计,有关金庸逝世的消息都出现20多回了。尤其是2010年那次,有网友微博声称金庸逝世,时间、地点、还有病因都写的一清二楚,堪堪以假乱真。
直到晚上21:22,人民日报微信客户端发声:别了!世间再无金庸,无人再笑傲江湖。我方终信其真。
回过头看,华哥的那个“也”,是指著名前央视主持人李咏先生刚在几天前逝世。当晚22:00老公众号头条正好要发布华哥写的纪念文章:名嘴李咏的6+1面孔。
我在群里说:武侠,我只读金庸。华哥说,你写一篇文章吧。
那晚我们因成立公司而来的兴奋在那一刻荡然无存,聊天戛然而止。我整晚都在想,这篇关于金庸老先生的文章,该如何书写。
我一遍遍问自己,我了解金庸吗?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越女剑”,15本书,我都一字不落的读过。可这除了代表作品好,还能代表什么?
我一遍遍问自己,金庸于我而言到底有何特别?
几乎所有80、90后都知道这位武侠大师、都看过搬上荧幕的经典电视剧、都能说上来几位书中的大侠和功夫,我又有何特别的感情呢?
我不想肤浅的抄过来那些大家百科里都能轻易找到的金庸的生平和作品,更不想这篇文章淹没在次日一早铺天盖地的有关金庸的消息里。我向来是个后知后觉的人,我一直没想明白上面的两个问题,索性就放下黑白色的键盘,静下来让这一切在眼前慢慢掠过。只是不知为何,心底有种说不出的情愫在整个夜里久久翻腾、无法停息。
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爆炸性讯息,总是集中而短促,一鼓作气,甚至没有再而衰、三而竭的过程,往往不到24小时,一切又会归于沉寂,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纵然如金庸先生一般的重量级,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也很快被新的纷繁讯息掩盖。
时至今日,已过月余,身边早已没了关于金庸先生的声音。只是前段时间偶遇高中同学磊哥,因他年龄稍长,大家都叫他老王,让我真正想起了“我和金庸”的一段往事。
2007年下学期,那年正值高三,晚上英语自习课,一摞摞的高考模拟试卷,埋住了每个同学奋笔疾书的手和脑袋,也挡住了桌下抽屉边沿的一本名叫《书剑恩仇录》的武侠小说。一双入迷的眼睛盯着一行行的小字,完全没有发现女英语老师近在咫尺的脚步。
女英语老师很温柔,但他很倔强。十分钟后,他依然紧紧守着书,就像守护者一本武林秘籍般,始终没有交出来。
女英语老师走了,男班主任来了,他跟着去了教导处。班主任恨铁不成钢,踹了他两脚,让他公开承认错误。
半小时后,他和班主任一块回到教室。他从抽屉里拿出那本书,慨然走到讲台上,犹如勇士走上断头台,狠狠地将那本书和自己的心,统统撕成了碎片。
故事中的男主角,那个“他”是我本人,那本《书剑恩仇录》正是从老王那借的,那时他有一整套的金庸武侠小说,让全班男生都垂涎不已。作为好友,我自然是有优先借阅权,不过因后面排队的人太多,我只能加班加点的看书,晚上被窝里看,吃饭就着菜看。同时因为太专心而疏于防范,所以就给了老师自习室抓包的机会。
其时还是没有真正认识到错误,唯一的感觉就是心疼,还有就是咋向老王交代呢。而事后男同胞们竟然纷纷围攻我:你为啥不掉包一本别的小说,再拿上讲台去撕?《书剑恩仇录》我们都没看呢!
我一拍脑袋:咦,对呀,我咋没想起来呢,我自己还没看完呢?于是对此懊悔不已。
这或许是我和金庸先生唯一一个有关的故事。
时光荏苒,那个时代早已忘却,可这件事依旧萦绕心间。那时傻傻很任性,如今回味很美好。就像青春期的爱恋,你可曾为一个人奋不顾身?你可曾为一件事全心投入?即便最后伤痕累累。
我个人觉得没有资格去纪念金庸和他的武侠,只是刚好他和他的故事,曾在我的青春留下了痕迹,即便有点残酷。感谢这个时代里有金庸,也感谢我们曾在书中江湖隔岸而立,无需相识,有此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