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问我为什么我不加他们的QQ和微信,甚至连电话都不告诉。看着她天真无邪的目光,我笑着说:“我不是班主任,平时也不给你们发消息,如果是学习上的事,你在课堂直接问就行了,下课了也可以到老师办公室来问。”
有了手机,就有学生要电话号码,我没给过;有了QQ,一共只加过一个学生,还是因为学校布置的工作需要;有了微信,几个家长多次要求,不想让家长觉得我没有人情,加了,但学生毕业我就删了。每年开学第一课我就告知学生我不加学生、家长微信,每次开家长会我也会对家长解释我不是班主任不用加我的微信。
为什么呢?
我告诉学生,我们只是师生。我教你课时我是老师,不教你课了,咱们的关系就结束了。我们之间没有任何功利,将来你发达了,我不会以你为荣,也不想得到好处。你要觉得这个老师还行,你会记住我,你觉得我对你不好,你可以忘记我。
这是我的心里话。我觉得学生和我们的关系是平等的。我们受雇于国家,有了一份工作——帮助学生学习。对待工作应该和其他人对待工作一样,尽职尽责。不同的是别人的工作对象是冰冷的事物或者鲜活的成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未成年人。所以,我们的工作不光是帮助学生学习,在文化知识上答疑解惑;再有就是育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三观。毕竟学习上的事关键在于学生的态度和学习品质,做人方面关键在于家长的价值观取向,我们能做的微乎其微,所以我只能用“帮助”。
我也从不告诉学生我的生日,我的家庭住址等私人的东西。
虽然,我很崇尚古代那种亲如父子或严师出高徒的师生关系,但我明白,这只能是被载入史书供那些心存美好的人们传颂的过去。尊重“人格”“人权”开始被提出时,社会文明彰显。当“人格”“人权”被过度解读,当“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被不断高呼,我们自己就要弄清楚自己的位置和处境。社会不断进步,所有的事情都将会趋于完善,但在完善的过程中摆正心态,要谨言慎行,这样我们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