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都会有各式各样的问题,但是真要解决还不知道如何下手,今天与你分享一个你熟悉的故事。小说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相信你不会陌生,甚至其中的一部分成语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例如空城计、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
可你是否发现,为何三国演义如此推崇诸葛亮而贬低曹操?鲁迅先生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也就是小说里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有点像妖怪。而曹操在众人心里的印象呢?通常蹦出两个字 —— 奸雄,以及一句狠毒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可你知道吗?空城计、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些成语,都是罗贯中创造的,而不是史实,历史上的空城计源于曹操,草船借箭是孙权,借东风也不是诸葛亮的功劳。
那么小说为何这么写呢?这就是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
1.看问题产生的历史
观看《三国演义》创作者的背景,作者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他先作为张士诚的谋士参加了元末农民战争,但是他提的建议不被张士诚采纳,有才却不能舒展,于是返回老家,才有机会写下了这部小说。
也就是这部小说寄托了罗贯中的个人愿景。例如三顾茅庐,在真实历史《三国志》中,只记录了短短的一句话:“由是先主遂指亮,凡三往,乃见”。
三顾茅庐的故事,大概率是杜撰,历史上能够得到如此对待的人才,古今只有这个例子,而且不是HR还是CEO拜访了三次,才获得人才的认可。三顾茅庐代表的,是寄托了罗贯中渴望寻求诸葛亮的愿望。
2.看问题在历史中有谁需要
如果你作为一个公司的CEO,你是希望底下人是像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还是希望底下出了一个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曹操呢?
答案很显然。尤其皇帝在传位给太子时,都会托付太子给顾命大臣,但是又担心这些大臣会功高震主,杀了太子。历史上,顾命大臣能够正常活着的,并不多。最典型的莫过于鳌拜。还得多亏康熙帝英明。
可不少人可成为了被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取代了原先的皇帝,所以宣传忠君爱国的诸葛亮,贬低奸雄的曹操,成为必然的选择。
所以,《三国演义》为何尊刘贬曹,就是源于作者的需求,以及历史的需要。
而我们看待问题可以用这两步:
1.这个问题为何产生,原因是什么?
2.问题能够留到现在,是谁需要他?
这两步骤就是建立我们与问题的沟通,先发现问题,了解问题,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