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在不经意间突然成长,有时是一个词,或者是一件事,在那以后,仿佛开窍了一样,不断提高。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有个女孩婷上高中的时候,由于学校一般,自然形成了一种风气,高中能去商场工作就非常不错。因此她也去商场面试,面试只是让大家说几句话,看看大家说话是否流利,可是名单出来了,并没有她,后来听人说才知道,商场要长相漂亮的,起初,她也并非完全相信,后来她去了另一家商场面试,也是一样的结果,后来她想了想,自己一副大黑框眼镜挡住了大半个脸,红外套绿毛衣,的确难以引起注意。在这一瞬间,她决定了,好好学习,靠外貌去商场都没有机会,如今只能靠手中的笔改变命运,从此以后,她奋发图强,最终考上了大学,走上了另一条人生道路。就在这么一瞬间,婷成长了,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1911年年底,正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政府,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一堂修身课上,魏校长给出的题目是“立命”。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魏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起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很高,在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就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当时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因此大家非常佩服他。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啊,此时此刻的周总理身上一定是光芒万丈的,正是这个信念,才有了后来的周总理,也许这就是周总理的成长关键词。
我们变成今日的自己,全因一个个契机,这些契机就是我们的成长关键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