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传递给读者的思维

作者: 我在巴黎地铁口等你 | 来源:发表于2019-07-15 11:31 被阅读0次

    最近从简书上看到每日一千字,不由发出感慨,自己的生活圈子固定,哪有那么多的人,事,物来写。看到每天简书上很多人都在不停的更新文章,很多和我同时期写作的新人,现在很多都是大咖级别的了,除了抛去羡慕的目光,不由地反思自己为何写不了这么多经典好文。

            忽想起三国演义里,袁绍征讨曹操时,陈琳一篇贯彻宇宙的檄文,把曹操一家骂的狗血淋头,曹操和众大臣看的是又急又气,急的是这篇檄文不仅内容真实,对人物刻画详细,更是对曹操人品写的淋漓尽致,如写到曹操父曹综,乃阉奂之后,曹操众臣下,议论纷纷,唯有曹操说到,真是好文,好文,本是头风发作的曹操被这一篇檄文,彻底唤醒。所谓阉奂意指古代宫廷侍奉皇帝的太监,奂意指奂官。此词意指或暗示曹操乃私生子。在古代私生子与今日理解不同。只见曹操对臣下议论充耳不闻,反而对檄文大加赞赏。反问两位公子曹丕和曹植,问曹丕说你把这篇檄文念一遍,曹丕说,我不敢念,曹操说到,大丈夫连一篇檄文都不敢念吗。曹丕只得从命,待曹丕念完,又对曹植说到这篇文章怎么样,曹植说到,此文气势恢宏,贯彻宇内,前无古人,后无来着。曹操道,你分析的很好,比一般的士大夫见识强。又问到你为何就写不出这等好的文章来。曹植道,我愚钝。曹操拿起檄文扔给曹植道,这篇檄文就送给你了。要好好练习,待你超过它了,再写给我看。我期待着。于是曹植拿起檄文每日反复查看,练习,拜访名师,与相府幕僚黄奎,杨修,许昌四公子等终日探讨,终成一代诗家。

    每每读三国演义读到这里,不禁感叹道,文章之精髓不在于内容之长短,质量之精要,在于传递给读者的那种思维。如小时候很爱看西游记,西游记里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每次都能化险为逸,虽然都知道这些所谓的取经经历都是作者虚构和艺术加工形成的,但这些故事很多人都能倒背如流,特别是大王叫我来巡山那一段,一个金角大王。一个银角大王,本是山上的一对小霸王,平日里只干些赶场子,划地界,做做小的恶作剧,听说唐僧师徒行到了这里,又听说唐僧乃是金蝉子转世,吃了唐僧肉便能长生不老。于是二人一合计,便打起了打劫四人的主意,话说金角大王化作道馆道士,假装在路边受了伤,躺在路旁,说是采药伤了身,要唐僧背,孙悟空一个机灵,看出了心思,便把道士背了起来,一路狂奔,准备把道士丢下山去,谁知道士变成一座大山,把孙悟空压在了下面,动弹不得,这时金角大王使出了妖法,把其余三人绑了回去。按小说架构故事到这里基本就结束了,可那孙悟空不是凡胎,用猴毛找观音去了。所以说文章的本质不是在于故事本身的真实性,在于读者看完文章后带来的思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章是传递给读者的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pog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