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沉了大半日,太阳终于破云而出。
阳光过于明亮,已不适合在户外桌上看书。为了眼睛舒服些,我不得不尽力弓着背,低着头,以抵挡阳光直射书面。
尽管书外的世界,过于喧嚣。隔壁邻居家花园里,两夫妻时不时争执拌嘴。旁边单元楼上的装修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但心静,世界就静。
因为此时,书内的世界,正读到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这画面早就了然于胸。但是,看到康震教授的鉴赏解析后,我才发现这首诗的绝妙之处。
他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肯定是夸张手法。从字面意思看,有千万座山,山里头没有一只鸟,他没有说千山鸟飞走,而是千山鸟飞绝。意思是这山里边一只鸟也不会回来了,诗都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如果说千山鸟飞走,就没有感情色彩,因为鸟飞走了,还能飞回来。但他说的是,千山鸟飞绝,一个绝字,就突出了作者那种非常决绝的,甚至是绝望的情感。
接下来更厉害,万径人踪灭,所有的道路上都没有人的踪影,人的踪迹灭绝了。这两句诗联系在一起,想想看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这绝不是壮美的雪景,也绝不是冬雪初霁时候的情景,这是下了一场雪之后,整个世界毁灭了的景象。
在这生命灭绝的天地里,只有诗人还在。诗人是谁?就是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头子,坐在一叶孤舟上,这就奇怪了,路上一个人都没有,山里一只鸟都没有,哪儿出来一只孤舟很简单,这场雪是下到了柳宗元的心里,这只船也是从柳宗元的心里划出来的,这是他的青州,这世上不会再有第二只这样的船。
诗人为何绝望?他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吗?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场雪彻底落到了柳宗元的心里,他整个身心都笼罩在冰雪的世界里,这场雪到底从何而落呢?为什么这从天而降的雪会把诗人的人生思想看世界的眼光全都冻结住了?
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柳宗元当时被贬为永州司马,而且没有任何实际权利。史书记载,八司马被贬谪之后,宪宗皇帝明令:“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意思是说,即使朝廷颁布大赦令,八司马也不在赦免之列。可见,在县中眼里,他们的罪过太重,直接触犯到了他的皇权利益,这真的是绝境。面对永不得赦的贬谪,30岁出头的柳宗元怎么能不绝望?
看到这儿,我已经忘却了身边的嘈杂之音。仿佛自己已经进入了这个江雪的世界,远远地望着那江上披着蓑衣斗笠的钓鱼翁那清冷孤独的背影。
我又何尝不是这过于热闹喧哗世界里的一个孤独钓鱼翁呢?
就像康震教授所说。这首诗让我们多少人感觉这孤舟蓑笠翁,从一千多年前一直钓到现在。到现在,我们心里还放不下这只船,还放不下这个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
此时,我独坐于院内,隔壁邻居夫妻争执完又开始其乐融融嗑瓜子闲聊开来。在他们眼中,我背对她们,阳光下看书的背影,与他们是格格不入的。中年女子,两娃宝妈,工作之余,还有闲情逸致看书,他们不解,也不想解。
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