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牛娃”的背后,都有一个牛妈或牛爸在不懈付出。
阅读《从每天盯作业,到真正管学习》的第一章《为什么妈妈往往管不好孩子的学习》,作者葛建忠从角色、情绪、行为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一一进行了阐释。文字通俗易懂,却又意味深长,值得反复品味。知道了为什么妈妈往往管不好孩子的学习,还要思考怎样做出一些改变。
1.把孩子的父亲拉进家庭教育的阵营
不少父亲以工作忙为理由,把教育孩子的重任全权交给了妈妈。殊不知这样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作者说:从“家庭教育”四个字来看,家庭的本质是“爱”,教育的本质是“规矩”。因此,家庭教育需要父亲的参与,妈妈负责爱的浇灌,爸爸负责规则、规矩的引领。
现实中智慧的妈妈们要想办法把父亲拉进家庭教育的阵营。比如我们的微信读书有可以听的功能,可以把你想让对方学习的部分用语音放给他听,让他逐步改变自己的观念,逐渐开始有所行动。我们读书群里就有一位妈妈说:“与其一个人在那看,还不如打开两个人一块听。”这其实就是一位很聪明的妈妈。
“你看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这是著名篮球明星科比的一句名言。这句话其实源于科比的午夜特训。
科比有了家庭之后,尤其有了孩子之后,不得不在事业和家庭当中的做一个折中的选择。这样的午夜特训,就是他能想到的最好的方法。科比的训练是从早上的五点开始的,五点到七点一个时段,中午十一点到两点,下午六点到八点,这也就是为什么科比会看到凌晨四点的洛杉矶。他必须在凌晨四点起来,才能够保证他五点钟能够到球馆。
为什么要这么早去?因为他训练了之后回到家里头,当孩子醒来的时候,爸爸还可以在身边,而孩子们是不知道父亲已经经历了一个早上的高强度的训练。接下来是中午和下午,每天多练一次,科比说,积少成多,我就可以把别人远远地甩在身后。
科比的故事告诉我们两点:第一,忙永远都不应该成为逃避责任的借口;第二,父亲是孩子成长的榜样。
2.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有句话非常形象,说的是“不提学习母慈子孝,一提学习鸡飞狗跳”。大部分的妈妈在管孩子学习的时候真的是盯上、靠上、拼上,可谓是使尽浑身解数。很多妈妈天天盯,天天催,动不动就冲孩子发火。一个妈妈曾经这样抱怨:“我原来也是淑女,现在每天一到晚上就要吼,整栋楼都能听到我的吼声,因为这个孩子,我都变成泼妇了!”
可是这样的吼叫有用吗?吼叫只是妈妈不满情绪的发泄,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甚至会起反作用,长久如此,家庭氛围会很压抑,甚至影响亲子关系,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问题可能会因为你的大吼大叫而暂时封冻一段时间,却不会得到根本解决。等下次再度出现的时候,它会变得更大、更棘手,让你更束手无策,表现更抓狂。
作者让我们回想一下,每次大发雷霆时,言行是否基本上只是发泄不满情绪,而非解决问题呢?
情绪失控其实是相通的,我当班主任的时候,时常会遇到各种令人不由得怒从心头起的状况。有时候也会忍不住对学生们大吼一通,好,暂时安静下来了。可下一次呢?情况只会比你看到的更糟。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冷静下来,梳理一下该怎样和学生们说。也许方法来自自己冷静后的思考,也许方法来自学生们的献计献策,总之,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理智地处理问题一定会有更好的效果。
我曾经总结过一句话:“很多时候不是学生们做不好,是我们的要求不到位。”也许你会说,校规校纪都摆在那里,天天说,还要怎么要求才到位?抱歉,天天说不代表说进了孩子的心里,让他从心底里愿意接受。只有他从内心深处觉得你说得对,你是真心为他好,他如果做不到就会很惭愧,这时候效果就达到了。
当问题来临之际,也是考验你能力的时刻,智慧就从这些关键时刻生成。所谓急中生智也许就是这个道理。
3.做个智慧的懒妈妈
作者说妈妈管孩子学习时常有三种表现:喜欢催促、喜欢干涉、喜欢替代。怎样改变自己的这些固有模式呢?
我们的读书群里有位妈妈这样写道:
我喜欢催促,每天吃饭、写作业,我好像都在催,“快点吃,吃完写作业,每天写到11点,自己没数吗?还在那磨蹭!”可是这样的催促真没什么效果,孩子该怎样还是怎样。有时催急了,就干脆不吃了,直接进屋把门一关,弄得大家都不开心,我一肚子气,他也不服气。
最近我不再催促,反而发现他吃饭也不慢了,比我还快了。然后就去写作业,每天都喊我一块,他一边写作业,我在一边看书,有时还聊几句。
当这位妈妈停止催促、停止干涉和替代,真的让自己的家庭氛围发生了改变。会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呢?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说过,每个人身上都有“孩子”和“成人”两个角色。如果你总是表现出大人的那一面,那么身边人就会更多地表现出孩子的那一面,以此来让你们的关系达到巧妙的平衡。
你懒一点,孩子就勤快一点;你当孩子,孩子才能成为大人。学着做一个懒妈妈,这不是偷懒,不是不负责任,而是一种明智的策略。
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我们管理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其实就是家庭教育有需要疏通的地方了。很高兴读书群里的家长们都有所觉察,并积极用行动来影响着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继续携手同行,一起通过读书来让自己内心丰盈,让家庭和睦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