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相处是一个人一生的学问,有人老于世故,四平八稳;有人精于迎合,八面玲珑;有人安于本分,直来直往……我们常常羡慕别人的能耐,却忽视了自己的长处,常常去揣摩别人,而忘掉了打造自我,所以我们必须找到自己与人相处的最舒适的姿势,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塑造好一个公众形象,这点,对于追求成功的人至关重要。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以一个独特的方式存在,有一句对联总结得非常到位,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再一次细细地品味一下:
“通达世事人情,唱来无非是戏;化开姻缘结果,说出自然到家”。
人生如戏,在这个舞台上,多上贤愚忠良,粉墨登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还需演好自己!
有人会说,本色人生岂不是更好!何必演?多练啊。要我说,那可能就是我们自身的一种缺失了,人情世故就是一个过场啊,这个过场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无法回避的,我们讨厌这种场面,而人际交往中的礼尚往来不就是这点文章吗?为什么孔子说不知礼无以立呢?礼就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形式,或者说规范,不能按照大家共同认可的规范来约束自我行为,我们是无法立足的,也是无法作为教育的根据,也无法加以推广和应用。
古代圣贤也有过同样的疑问:“君子质而已,何以文为?”君子应该本质上做到位就行,何必注重外表的修饰呢?意思就是何必装?子贡就提出了反驳:
首先他对说这样话的人加以批评,说他“驷不及舌”,马都追不上他的舌头。一个说话可不可以满嘴跑火车,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做人同样这个道理,必须有一个公则,大家可以参照以此来正本清源。接下来,子贡就以“虎豹之鞹犹犬羊之鞹”打了一个比喻,说如果没有了外在礼的存在,人与人之间就很难分别,就好像剃光毛的虎豹尸体和犬羊的尸体。凶猛的老虎和温和的山羊靠的就是一身皮毛。
所以我们几千年儒家的君子之道就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不注重外表细节就比较粗糙;太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在修养就比较浮夸,形于外而诚于内,相得益彰。
子路问孔子如何做一个君子,孔子就对他说“修己以敬”,让自己彬彬有礼是君子之道的基础。
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拿这样尺度去生搬硬套,这样做是理想主义,是不切实际的,因为现实生活中不只有君子和小人两种,我们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群属于中间层,就是介于君子和小人中间,所以免不了逢场作戏!这里就涉及到礼的应用,是不是可以增减的问题?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到什么山,砍什么柴,这是必备常识和技巧,我们千万不要把本性和态度混为一谈!诚实是本分,礼的增减是应用,用多用少是态度,不代表诚实的人就不能撒谎,主要是看什么情况之下嘛,何必教条!
我是做销售的,有一次有一个女客户和我电话中聊起说话的问题,我说为了生存没办法,只有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她突然问了一句,那你见了我说的什么话呢?(呵呵,太直接了)我毫不迟疑地回答:当然说漂亮话!因为你长得漂亮啊。(哈哈)对方显得很开心的样子!有时候何必计较真伪,开心就好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言无故的恨,不要用极端的标准去衡量人和要求人,这样大家都不爽。
子夏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文武之道的礼就是这样美妙,而在运用上讲究的就是一个“和”字,和乐,和谐,把握好分寸,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但也不可以没有原则地抵近,真诚善良和是非曲直是我们心中的一杆秤,我们有责任让人际关系变得美好而和谐,而不是附和庸俗,我们洁身自好也要能融入社会,像田野里的一株花草,无条件地释放自己的美丽和芬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