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之陈平原《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一)

🌲读书笔记之陈平原《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一)

作者: 灰蝉 | 来源:发表于2021-10-14 13:36 被阅读0次

    第一章 一 关于“五四运动”

    ️️️️️指出《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错误。对于“五四运动”的界定,不同政治立场会有不同的解释。对“五四”的强调,不应只是“思想启蒙”,更应该包括“政治革命”。指出“五四”并未被大众与学界所了解。

    第二章 二 五月四日那一天

    文章对于“五四”风貌的展现更关注于“瞬间”、“私人”与“感性”,从具体而微的角度出发。作者选中《晨报》1919年5月5日题为《山东问题中之学生界行动》的文章为基本的叙事线索。文章的“天气晴朗”对学生集会天安门前、受气东交民巷、火烧赵家楼等戏剧性场面有极大关联。作者注意到《晨报》记者和陈独秀以及《鲁迅日记》对“天气”的描写都别出心裁。摘录了众人对“五四”那天北京描写的记录。复原“五四”场景不仅需要记录在案的标语口号,还需要知道衣着如何。衣着、天气有利于“酝酿情绪”。参加游行的有13所学校,北大因与教育部代表辩论而最后抵达天安门前。《北京全体学界通告》和《北京学生界宣言》中有不同的声音(一个相对温和,一个尤为激进)。傅斯年、罗家伦等“新潮社”同人关注的主要是思想文化革新,对于实际政治运动兴趣不大。“五四”是一个基本上自发的群众运动,与日后众多党派策动的学潮的最大区别是其“著作权”不明晰。在“五四”运动中,激进起了促进作用,作者用当事人的回忆来描写“五四”的细枝末节,有回到历史的现场的感觉。在对待学生问题上,步军统领衙门与警察厅不一样,“警厅”实际也属“新学”。

    第三章 三 如何进入历史?

    五四运动兴起时报刊上的文章几乎都认定学生非但无罪反倒有功。作者从个人感受出发,关注当事人及旁观者的回忆录,以便更好地“回到现场”。细节与画面(具体印象)对“五四”研究有深刻意义。“第一手资料”并不都可靠。

    第四章 四 回到“五四”现场

    “五四”运动纪念的方式有三种:一是政治家所谓“发扬光大”,一是学者所谓“诠释历史”,一是“文人”所谓“追忆往事”。作者更注重个人化的叙述。具体印象更有利于“五四”的传播。作者对“以史为鉴”的研究思路表示怀疑,认为那样容易导致用今天的眼光来剪裁历史。作者的目的是让“五四”的图景在年轻人的头脑里变得“鲜活”起来。《时务报》《新民丛报》和《新青年》可说代表了三个时代。

    第五章 一 同人杂志“精神之团结”

    考察《新青年》必须关注晚清的办报热潮。清末民初的报刊已形成商业报刊、机关刊物、同人杂志三足鼎立的局面。《新青年》由群益书社给予财政支持,但走的是同人杂志的路子。改名《新青年》的原因是被指责与1901年的《上海青年》雷同。《新青年》的优势是以北京大学为依托,因而获得丰厚的学术资源。新文化运动得以迅速展开在于一校一刊的结合。“《新青年》同人”成为了带有明显政治倾向的“文化团体”。《新青年》改组后,由独立知识分子的思考变成了坚定的政党立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之陈平原《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ptu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