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类抑郁者关系模式
1、关于客体分离的第二类丧失,应该由婴儿选择何时从心理上断奶。只要条件允许,儿童应能做到这一点。争取独立与祈盼依赖对于儿童是必须的。重要的是儿童每当需要退行回依赖或“补充能量“的时候,父母自会守护在旁,分离就会变的比较容易。
而不是父母必须适度挫败婴儿,认为任凭儿童自己,必然会选择退行性满足。
我想到闺女断奶,当时婆婆帮我一起带,我也有自己学习与空闲时间,到可以断奶的时候,隋卓喂奶次数减少,辅食的增加,闺女的断奶是自然而然的,没有发生那种孩子又哭又闹,要喝奶的现象。
当时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我没有那种舍不得还担心闺女的感觉,就是根据养育建议,自然而然地断奶了。说明婴儿是可以做到的,只要大人保持一个“度”满足婴儿的分离。
如果母亲特别割舍不下,牢牢抓住孩子,或为了避免的自己的伤心推开孩子,分离-个体化过程充满抑郁性张力,前一种情形让儿童感到自己的独立愿望会伤害客体,后者则开始厌恶自己自然的依赖需求。让儿童认为自己的某些部分是不受欢迎的。
2、早年丧亲,儿童无法理喻的真实事件,以及不能正常哀伤的情景。
婴幼儿的世界非常单纯、绝对;遇事只分好坏。父亲或母亲突然消失会令蹒跚学步感到是自己的过错,理智的解释是无济于事的。分离-个体化过程中丧失重要亲人,必然会导致个体的抑郁的倾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