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有很多,可有位妈妈的做法却因此上了热搜。
在苏州车站里,有位没有家长监护的12岁男孩。
![](https://img.haomeiwen.com/i23813315/db12b21aa08a0ca6.jpeg)
经过工作人员细致查问才得知,男孩妈妈为了惩罚男孩,竟然扔下他,在前一站独自下了车。
让我们不解的是,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妈妈不顾孩子的安危,一个人离去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3813315/329b7e6f86db0d2d.jpeg)
原来,男孩的妈妈带着孩子从上海到苏州游玩,她认为应该珍惜时间,
利用碎片时间去学习,于是把孩子摇醒,要让孩子看书。
孩子不愿意,以在车上看书会伤眼睛为由拒绝。
没想到短短一句话点燃了母亲的怒火,于是妈妈一气之下,自己一个人提前下车离去。
难以想象,男孩被妈妈抛弃,一个人手足无措时该有多恐惧,有多无助。
在民警面前,这位妈妈还口若悬河地控诉着儿子的不是,对自己的教育方式甚是满意。
很赞同一位网友的评论:
“这不叫教育。这种叫控制欲,通过支配别人的行动给自己带来安全感和心理满足。”
这位母亲自以为聪明,通过把孩子丢弃来显示了自己的权威,
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殊不知,如此极端的行为,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
最恐怖的教育,莫过于,你必须听我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https://img.haomeiwen.com/i23813315/70ca4eb58221d5a2.jpeg)
懒惰的家长,用胁迫来代替教育,让孩子顺从
《隐秘的角落》火了,朱朝阳妈妈对儿子那份特殊的爱,让人压抑得无法喘息。
妈妈给朱朝阳煮了牛奶,朱朝阳想要一会儿再喝,可妈妈就坐在床边,冷漠地催促。
孩子喝完牛奶后,妈妈想要帮他擦掉嘴边的牛奶痕迹,朱朝阳却下意识地躲开,而妈妈却不能忍受这一个动作。
她认为孩子在逃离她的掌控,于是便狠狠地掐着孩子的脸,面部狰狞地将牛奶痕迹擦掉。
![](https://img.haomeiwen.com/i23813315/e7c69a4e911fed9f.jpeg)
“喝牛奶警告”也因此成了网友们一个津津乐道的梗。
可这背后,藏着的是母亲对一个孩子的控制。
她不允许孩子逃离,要把孩子牢牢拿捏于自己的手掌心。
前段时间,一位河南平顶山的妈妈,委屈地站在阳台,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https://img.haomeiwen.com/i23813315/a6e7a6306391c310.jpeg)
原来是孩子上网课没有写作业,妈妈觉得孩子不听话,一气之下,便要寻死。
被吓坏的孩子哭着给妈妈下跪,乞求妈妈原谅他。
一个情绪失控的妈妈,一个被吓坏的孩子。
孩子是否能因妈妈的闹剧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不得而知。
但孩子的心理会形成永远的树洞,无法填补。
心理学专家李雪说:
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作为父母,没有积极的引导,
而是用威胁来代替教育,这恰恰是最失败的手段。
父母成功地让孩子生活在恐惧中,带着抹不去的心理阴影,
战战兢兢地成长,无比顺从,进而演变成父母的奴隶,失去自我。
![](https://img.haomeiwen.com/i23813315/625db5a817c8b0ca.jpeg)
别让孩子不愿意与你分享快乐
还记得前段时间,那个把孩子拖进大海的妈妈吗?
辽宁葫芦岛的一位妈妈,因为10岁的女儿不认真学习,把女儿带到海边,冲进冰冷的海水。
![](https://img.haomeiwen.com/i23813315/db272271ebc100fd.jpeg)
女儿在海水里竭力哭喊,挣扎,可妈妈面如死灰、无动无衷,拖着女儿一步步走向大海的深处。
民警赶到时,两个人已经远离海岸边30多米。
海风凛冽,浪花打在身上生疼,一个趔趄,便是一出悲剧。
被警察救起后,这位妈妈说出的缘由,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震惊不已。
她的这番行为,是因为孩子学习不认真,打算用这样的方法“吓唬吓唬”孩子。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
“在中国,想要体验当皇帝的感觉很简单,生个孩子就可以了,想怎么对待就行,然后道德与文化都可以说,父母这么做都是为了爱你”。
是啊,用生命来吓唬孩子,是多么的无知。这位妈妈正在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
这一切都是为你好。
但这三个字,像极了一座大山。
背负它的孩子,如何能轻装上阵,冲破天际?
美国心理学家派克曾说:
“在稚嫩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们的上帝,神圣而威严。”
“为了你好”莫过于是孩子们从父母身上接受到的最可怕的“诅咒”,
可年幼的孩子却无力挣扎,只能接受。
控制欲强的父母,总是过分自信,打着爱的旗号,去行伤害之实。
![](https://img.haomeiwen.com/i23813315/04426ce178ce5333.jpeg)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来自父母的爱与陪伴,
而不是父母的控制,以及披着以爱为名义带来的伤害。
可是在父母的打击下,孩子连分享情绪都成为了负担,更无从谈起学会正确的情绪管理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3813315/c385dbd7b6e77141.jpeg)
最好的爱,是一场体面的退出
著名教育家尹建莉老师说:
“家是讲爱的地方,在家里,要放弃评判,放下完美情节,丢掉控制心,只留下爱。”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是放手,而非控制。
孩子对父母最好的回报,是独立,而非顺从。
王菲的女儿窦靖童,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窦靖童去纹身,没有告知家长,先斩后奏,
王菲知道后,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恨铁不成钢,而是把选择权还给孩子,告诉她:“你只要不后悔就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23813315/553015bfcb1bad4c.jpeg)
就连窦靖童辍学,加入娱乐圈,王菲都只是在背后担任了护航者的角色,而非策划者。
王菲从没有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物,孩子的决定,她都尊重。
因为她深知,孩子的人生属于她们自己,当孩子拥有了独立的意识,
体面地退出,孩子才有机会去独立,拥抱属于自己的成就。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提到:
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
与其想方设法地让孩子顺从父母,养一个“二十四孝”的乖孩子,倒不如让他顺从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3813315/99b4984c0e859c20.jpeg)
每一个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他有自己的思想,他能决定自己的行为,也能走出自己的人生。
在孩子拥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后,父母要做的,就是放手,放下威严,放下控制,
做孩子的后盾,让他去闯出自己的天空。
父母敢于退出,孩子才有勇气去描绘自己的人生。
7月15日(周三)晚上20:00,木棉大学亲子教育特聘讲师婷婷老师为你分享《让爸爸不缺席育儿,聪明妈妈如何做?》,邀请有孩子的夫妻一起来学习,让父爱不缺席,母爱不焦虑!
马上抢占学习名额↓↓↓
联系木棉大学南乔老师(wx:mmsay0505),抢占前500名免费名额。
更多家庭教育内容,关注公众号:木棉大学(ID:mumiandaxu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