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体状况不太好,每天都感到特别疲惫,昨晚的新网师《教育学经典阅读》第三次授课,我也只是听了一半就又睡着了。今天早起听了课程回放并记了笔记。喜欢郭老师每一次围绕问题进行授课的方式。这样,方便学员尤其是像我这样没有整体思维的差生,根据老师的授课脉络,进行整理和反思。昨天,郭老师围绕这以下三个间题进行了授课:
1什么叫自卑情结?自卑情结与自卑感有什么不同。
2有自牌情结的儿童,主要有哪些表现?
3如何帮助儿童克服自卑情结?
首先,老师从概念层面对自卑和自卑情结进行了阐述。接着,又结合着文学作品中的两个人物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让学员们从理论到实践真正明白了两者的区别。
什么是自卑感?
人的自卑感是人对个体在社会关系中弱势处境的认知和感受。阿德勒认为,人都有自卑感。正因为有了自卑感,才会通过追求优越来克服自卑感,以获得心理补偿。我国文学史上的许多经典作品就是作家突破自卑感,走向优越感后的创作。
盖西伯(文三)而演《周易》;仲尼愿而作《春积》;原放逐,乃《离骚》;左丘失明,有《国语》;孙子随脚,《兵法》修列;不书近蜀,世传《吕》;韩非求秦,《说难》《孤惯》;《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惯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什么是自卑情结?
阿德勒认为,只有当自卑感阻碍了这种富有成效的追求,或当它由于对器官缺陷的反应而加剧到令人难以承受的程度是,就会形成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是一种过度、过分地自卑感,它驱使入们追逐唾手可得的补信和似是而非的满足。同时,这种自卑情结弯大困难,消解对抗困难的勇气,堵住了通住成功之路。
自卑情结具有三个特征,一是一种过度的自卑感:二是夸大困难,丧失对抗困难的勇气;三是用错误的方式,获得心理补偿。无论是《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还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盖茨比都是因为家境的穷产生了自卑感,他们开没有自卑情结。
从小到大,这种自卑感一直伴随着我,小时候因为家庭的贫穷,因为生病身体,因为不会玩各种游戏,因为个子矮小身体瘦弱,我有着深深的自卑感,。同时,这种自卑感也激发了我的雄心,不断向着自己的理想蜗行摸索。我从来没有因为这些,停止前进的脚步,成长为一个自律、阳光、好学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