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我比80岁的老爸还要晚接触简书;
也没想到,我的第一篇简书是写给化书成课的;
更没想到,化书成课颠覆了我对于老师和课堂的认知。
今天,我想谈谈化书成课对我的冲击。
我认为,熟练运用化书成课的理念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开发出更受欢迎的课程,讲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是一名教演讲的老师,2018年12月15-16日,我走进了袁茹锦老师的化书成课第38期。2天下来,梳理收获,我看到了如下种种的闪光点,极大地改变了我对于老师和课程的认知:
一、关于课程理念:
1、什么的课程,会让学员喜欢?会让学员有更多的收获?
化书成课,袁茹锦老师,给我深刻印象的第一个理念是,讲师,要和学员一起创造课程。最好的课程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学员!化内容为问题,化讲授为研讨,化答案为共识。这三句话,是我最大的收获。
没有人喜欢被说教,我们也不是大咖和权威,学员对我们本来就有挑剔和审视,我们的灌输天然没有效果;而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想成为自己的主人,希望为自己做主,无论是在行为上还是在思想上,所以,如果学员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课程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在与大家的研讨、碰撞中激发出思想的火花,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他们会非常有参与感、成就感和价值感,这种感受,会让他们对课程评价很高,而且还会让他们对于课程想要传递的思想、观念、方法、流程印象深刻,达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收获非常好的学习感受;
2、教学的目标是什么?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学习的目的不是知识,而是行动。所以,教学的目的,重在转化成果,要推动学员学以致用。在课程设计方面,或者说茹锦老师在评价我们化出的课程时,非常关注:(1)如何在开场时,激发学员动机,强烈地抓住学员的注意力;(2)提升学习效率,如何让学员高效地掌握课程知识?(3)促进学习转化,课程设计的时候,是否有知识点转化的设计;
3、化书成课的2个原则:目标导向、用户导向。说起来容易,关键是在实践中检验。
二、关于课程活动:成功一定有方法。成功不是喊口号。我们想让课程活起来,没有方法也是枉然。我最近在学习非暴力沟通,前几天在公司群里分享了一下。有同事说,太理论了,如果给学员讲,大家会接受不了。其实,就是没有使用任何教学活动。这次学了教学活动,对于今后的教学,大有裨益。袁茹锦老师教给我们9种课程活动,包括:
对于概念性知识,可以用
1、搭积木,这个我其实不太理解;
2、连线法,这个很容易使用,还记得小学做的一种题型吗?一类是容易混淆的概念、另一类是例子,连线即可;
3、破墙而入,这种方式很实用,而且全员参与感强烈。
(1)如果学员对于这个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又有分歧,可以让学员先写下自己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再交流、激发火花、提高认识;
(2)交流的时候,如果时间紧张,可以组内交流,选派代表在全班分享;
(3)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先组内交流,再调整小组,在新组交流后,在全班分享。这样的讨论可能更充分,而且课堂更活跃;
对于方法类知识,安利五星教学法,用于问题的解决。这个方法,最受大家的好评,随时可以把知识点化成一个小课!
(1)聚焦问题:先提出问题,引发大家的关注;
(2)激活旧知:再分组讨论,看看原来的做法是怎样的?有什么问题和后果?
(3)论证新知:继续研讨,怎么做,可能会有新的、更好的做法?把这些做法归纳总结一下,看看具体有哪些点?
(4)应用新知:运用新方法(通常用情景模拟的方式),验证新方法的可行性;
(5)融会贯通;
对于流程类知识,用
5、流程法:把流程步骤写下来,打乱,学员小组研讨、排序。在过程中,交流想法,达成共识;
6、粘贴法:把流程步骤和执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时间、如要求、如方法等)分别写下来,先贴流程,在贴对应的注意事项;
对于反思性知识,用7多角度角色扮演、8多物品角色扮演、和9、图片法。
(写的时候,一开始只记得5个。说明,好方法也要及时用,学以致用才是真正的学习之道。最终,完整回忆起7个。据说,不看笔记,使劲回忆,会加深认识)
设计教学活动的5个关键:全体参与、相互学习、精炼原则(节省精力)、关联内容(跟课程相关)、给予反馈(这个很重要!)
三、关于看书维度:我是一个不善于思考、遵从权威的人,看书基本上都是全盘接收,很少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这样的问题是,一方面印象不深,随看随忘;二是可能盲目接收,生硬使用,适得其反。这次,袁老师对于把知识转化为思维的理念,对于我也是很有帮助的;
1、深度拓展:深入思考,要探究书中观点/结论的原因、背景、场景等。不是全盘接收,而是要思辨式学习;
2、横向拓展:同一主题,多本书籍,系统学习,相互印证、互为补充;
3、纵向拓展:书中的方法、理论,除了在书中的场景、行业、环境中使用,还能在哪里使用?跨界式思维。
以上3点,对我印象深刻。
如下的四、五两点,忘了很多,查看笔记才回想起来。可见及时整理、及时应用的重要性。
四、关于化书成课的方法:
1、GEEAT法:这个方法比较简单。5步,分别是:(1)G,作者的观点或结论;(2)E,作者的论证过程和论据;(3)E,应用场景和环境;(4)A,应用风险(或注意事项);(5)T,如何用体验式教学让学员以最有效的方式(省时、省精力)掌握(搭积木、拼图法、剧本道具法)。
2、提炼流程法:这个方法,我学艺不精。虽然反复思考,但依然失忆,那就不写了;
3、编织案例:
----5个案例要素:环境、人物、发生了什么、怎么使用这个方法、结果呢?
----6个检验标准:能够证明观点、目标性、典型性、冲突性、真实性、能够激发行动
----5种呈现方式:PPT(1页)、讲故事、发放纸质材料、情景模拟、视频呈现
五、关于化书中内容为课程框架:
1、四字方针很好用,CSRP模型(筛选、分类、排序、权重分配)
2、课程编排的结构:
(1)整体结构:开场(吸引学员的注意力)、主体、结尾();
(2)课程主体的结构,包括:流程式、并列式、对比式、问题式、情境式;
(3)课程拆分到什么程度?ASK,A态度,S技巧,K知识。
六、关于课程感受:就三个字,非常好!
1、课程活动多样化:应该说,茹锦老师的课程,设计得很灵活,就是一场生动的教学示范课。有大量的小组研讨、案例分析、提问与问答思考;
2、开场活动很特别:
(1)第一天,签到的时候,每个人抽个签(还不让打开)。开始上课时,打开签,按水果名称重新分组,很有趣的开场活动;
(2)第二天,全班围成圈,抽毛根,做出形状,介绍自己形状的含义,并按照毛根的颜色分组。这种活动比较轻松活泼,适合于开场;
3、助教服务很温暖:本次课程的两位助教老师,Lina社长和小苹果老师都非常暖心。
(1)课前互动:小苹果老师,专程从陕西过来,提供现场服务。课前她就跟我多次互动,除了微信,甚至包括打电话,这点还是让我感动的。
(2)现场环境:温馨时尚,类似于会所,房间里有大量的化书成课的标牌语,但是你一点都不会反感,反而会很喜欢,因为它们很漂亮,而且话语也让很有启发和触动;现场还提供了大量的饮品、零食和水果。我因为感冒,要喝大量的水。白水又喝不下去,刚好老师们准备了罗汉果水,大大地满足了我的需求,超赞!
(3)课程档案:小苹果老师给大家照了超多的照片,而且做了美图,照片色彩鲜艳,让人忍不住地喜欢。而且,她还给每个人做了简书版的档案, 有图有文字,我都好奇,她怎么会这么高效?佩服!
(4)意外惊喜:最最让人惊喜的,还是课程结束前,Lina老师捧上了大蛋糕,上面的图案居然居然是我们班的合影。细节决定命运,为什么?是因为细节体现了用心,细节体现了专业,细节体现了品质。有人可能会说,你去上课,还是去享受?如果鱼和熊掌都可兼得,你干嘛非要放弃一个?如果在助教环节都让我们感到惊喜,更不用说课程内容的专业度了。
七、关于课程同学
不得不说,我们38期学员太优秀了。无论从 个人资历、思想深度和宽度、化课能力、现场呈现,包括PPT制作,都特别棒。跟优秀的人一起学习,会激发我们自己的能力。这次学习,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N多不足,看到N多的成长空间,这对我也是一种强力推动。
总结一下:说一千道一万,课程是好课,值得老师们学习。
最关键的是,要实践,学以致用。你会惊喜地发现:原来,你的课,可以活起来!
谨以此篇,开启我的简书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