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写《户籍》显得有几分洋气,其实觉得户口更通俗。
今天读到章老师推送的一篇文章,词句优美,行间感人。
特别想说几句——想说的。
生活在农村的60、70后,十六岁之前树立的目标就是——考个中专,转户口。拿到中专录取通知书,是全生产队的荣耀。
即便今天,我看到任教小学的同龄人,一定是充满尊敬的仰望。
那些年,考中专——读师范的无疑就是大学霸,中考中的佼佼者。他们过早地做出人生选择,尔后一辈子兢兢业业耕耘在乡村教育道路上,无怨无悔,从来不设想——如果“我”上高中……
我有两个表舅,一直都是家族的骄傲,我们晚辈学习的榜样(因为亲舅舅们离得太远了)。多年执教于乡小,分别是两所学校的骨干教师。一位工作之余喜欢写写,曾经是《解放日报》的通讯员;另一位不但书教得好,还情商在线,运气好。退休前,他们两个调到了同一单位——成人校,方得清闲了些。
我十六岁那年,没有转户口的烦恼,迎来了叛逆期。整天吵着要考中专,晚自习不像那些真正只想考中专的同学埋头苦读,而是开溜……或许是缺少必须转户口的动力吧。
我的好朋友看不下去——我虚度光阴的行径。帮我深度剖析了时状,“指明”了需要努力的未来方向。
中专毕业,还是回到乡村工作。即使转了农民户口,还在农村上班。更何况,我本是居民户口,就应该上高中,考大学,进城工作生活。
当年,好友的话,一个孩子的话是没有居民户口与农村户口的偏见的。因为,好友就是农村户口。
一个农村孩子的志向,要有超凡的勇气加持翻倍的努力才能实现。晚自习,哪个班还没有几个调皮的“猴子”,他们情绪激动时,废话声是声声刺耳。好友只能夹肢窝里夹书,手捧笔记本靠昏暗的路灯借光发奋,偶尔在那方基土上撒满小石头便称作公路的路上呼啸奔驰过一辆卡车,便追随着几里的飞扬尘土。痴问好友,呛人吗?好友总以书本遮挡口鼻,戏说——糖灰而已!虽然,好友读了高四,但终究实现了自己的高远。
记忆中,家境好的人家,也会花钱给孩子买“非农”户口,便于找单位落实工作。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的日子。
谁曾想,现在高考有农村定向生,还非农村户籍不可;工作单位不问户籍出处。然,帝都、魔都的落户依然严紧。又催非本地年轻人,努力努力再努力!
(我当年振振有词:坚决不上高中,考不上中专,在街上摆摊儿——夏天卖凉粉,冬天卖豆腐脑儿。N年后,好友笑说,如果我卖凉粉,怕是现在也卖到东关街了!无论如何,不会被IgA纠缠。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