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冲动的反应,还会阻碍我们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们生气时,就会不在乎去理解孩子。
没有任何一种技术层面的方法可以帮助老师克服孩子抵触学习的情绪,除非老师理解孩子的心理动机,并且知道如何改善。
培养具有健康的学习动机,努力的学习意愿,举止得体的孩子,是父母和家庭的责任。
如果老师不花时间理解孩子并改变孩子的错误目的,那么她就得花更多时间去应对那些引起麻烦的学生,而且很难走进他们的世界,对他们产生影响。
过去,孩子们进入学校的时候就明白他们必须学习。那么今天还是这样吗?
民主课堂中最重要的是,老师要学会适应孩子的情况,而不是让孩子适应他。
现代社会文化变革已经让养育孩子的传统方式成为过去时,家长必须了解和掌握在民主文化背景下的更有效的养育方法。
人是社会中的人,只有在一个群体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孩子经历两种刺激:一种是通过生理功能和遗传;另一种来自成长环境及身边的人,首先是他的母亲。
当老师把自己视为权威,认为他人应该听从自己,他就会把别人的批评建议解读为不可容忍的,是对自己的攻击。
在孩子努力参与社会群体生活-第一个社会群体就是家庭-时,他会受到家庭成员言行的影响和引导。
起初跟他人交往时,孩子们像做实验那样探索各种方法,体会成功或失败。只要他们发现这个方法对达到目的有效,就会继续使用下去。
由于成为被群体接受的人并能参与到群体中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对任何孩子而言,和成年人一样,他们最痛苦的经历就是感觉自己比别人差。只要不意味着社会地位的降低,任何苦难,悲剧,痛苦,相对来说都可以容忍。
没有归属感对任何人而言都是最大的苦难。
兄弟姐妹性格特征的相似性,便是他们家庭气氛的体现。
孩子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家庭中的作用。
孩子因家庭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竞争则可能没有公开的怨恨,嫉妒和敌对。竞争,对每个孩子在性格特征,能力,兴趣和发展气质方面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年龄最小的孩子,在有些方面更独生子女很相似,他依靠别人来获得自己的价值,地位和意义。
孩子们的个性特点其实就是他们对家庭群体中权力体现的反应。
尝试其他任何能想到的方法,让其他人为自己服务或引人关注。与被人忽视相比,孩子宁愿受责备,受惩罚,甚至挨打。
孩子的敌意总是通过破坏性行为表达。
学龄前儿童力图找到他作为个体在这个群体中的位置。他学习发挥自己的生理和社会作用,并把生理,精神和心理能力整合到他的个人社会功能模式,也就是他的生活模式中。
当孩子开始上学,成为社群中的一员,工作,任务,责任成为他生活的重要方面。
他们被成人培养去参与竞争而不是做贡献。他们如果不能战胜别人,就会觉得自卑。
渴望权力最突出的迹象就是这种孩子具有攻击性。
通常,七八岁以下的孩子出现捣乱行为,最常见的目的是要求特别关注。
权力之争以前是青春期孩子与成人之间的关系特征,而如今在年纪还小的孩子中就可以见到。
寻求报复,通过伤害他人的方式来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
表现自卑,这些孩子极度气馁,以致他们看不到任何成功的希望,所以他们停止一切努力。
每个行为都有目的。
应该给用破坏性方法寻求关注的孩子机会,让他通过对社会有用的方式和成就,得到只属于他的鼓励和认可。
权力只有受到竞争时,才变得十分重要,否则就一无是处。
应对想要报复的孩子成为老师面临的严重难题之一,因为这些孩子几乎毫不讲理。他们绝望地相信自己不受人喜欢,在社会群体中没有地位和机会,他们带着极大的不信任回应他人试图说服他们所信不实的所有努力。老师需要拥有很大毅力和不断努力,才能说服充满仇恨的孩子,让他懂得其实他是能够被人喜欢的,而且眼下他已经被人喜欢了。
老师不要只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还必须考虑孩子的生活态度,行为目的以及与他人的关系。更多关注孩子行为的目的。
学业沮丧的孩子已经深深地建立了失败主义的想法,那么低分数,重写有错误的文章或者让他在全班面前蒙受羞辱,只会加剧他的失败感。
孩子的破坏性力量非常之大,而老师的建设性力量经常很难与之匹敌。
认为学习过程只和智力有关,这是个错误的认知。智力会受性格特质和情绪感觉的影响。
忽视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动力,经常是孩子和老师发生冲突以及老师应对失败的原因。
讨论和沟通应该是没有情绪化的,只关乎事实。如果含有批评和谴责,就会激起对抗,谁也不会认真聆听对方。
深度心理疗法关注的是过去经历以及个人生活模式及其背后根本信念的形成过程;而心理学角度的解释则只关注当下的态度和行为的直接目的。任何从事和儿童相关工作的人,都应该了解心理学角度解释的知识和艺术。
赢得孩子合作的技巧需要不断思考。它没有捷径,没有合适的处方。每个老师都必须找到自己的办法。
承认自己的错误是赢得孩子信任的最好办法。
如果成人足够谦虚而不是炫耀,孩子们会非常渴望并愿意接受成人的远见卓识。
老师需要有能力使学生对自己所教的科目有学习的乐趣。学习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欲望。
学习过程应该成为所有孩子的愉快经历。这要以老师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为先决条件。
同样的话说给两个不同的孩子,可能会鼓励到一个孩子,却打击了另一个孩子。
鼓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态度而不是具体行动。它是一种很微妙的,无法以具体语言或行动为特征的方法。它的目标是增加孩子的自信。
赞扬,虽然很有必要,但是必须谨慎使用,否则有可能导致孩子依赖他人的任何赞美。赞扬使用过度会增加孩子在的不安全感,因为一想到可能达不到他人的预期,他们就会变得害怕。
经常被放任方式对待的孩子并不会变得自信:他只会成为一个暴君。
使用群体影响孩子。
按同等水平划分更多班级只会让我们的学校培养了智力和道德方面的势利小人。---重点班
这些老师给予孩子指导时,并没有考虑到将来孩子面对的问题具有综合的社会背景,也没有考虑到要帮助孩子发展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班级里的竞争气氛会组织孩子融合到集体里。在这样的环境中,所有孩子对自己的位置都没有安全感,而安全感是群体和谐的先决条件。
使一个孩子感到优越而另一个孩子感到自卑,于是不可能有合作或团队精神。
群体项目是帮助班级融合的重要方式,可以激励学生共同努力。
如果他专注并满足于自己的工作,那么无论他的竞争者做什么或取得什么成绩,都不会对他造成干扰。
维内肯--学校与青少年文化
团队讨论主要三个作用,1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倾听,2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以及相互了解,3激励孩子们相互帮助。群体讨论把全班变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团体。
班级讨论甚至可以阻止犯错的倾向,因为孩子的错误行为其实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这些孩子的价值观只能通过群体来改变,每一个群体都是价值观的形成载体。
群体讨论的领导者需要很大程度的自信,自发,自律以及内心自由。
任何年龄的孩子,只要他们明确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合作以及支持,都可以对学校生活的所有内容开展创造性的工作。
如果我们的学校和社区不给年轻人值得尊敬的位置,那么他们独立的决心,他们要求平等权利的决心,都很可能通过对社会无用的,经常是极度讨厌的,甚至是有害的方式表达出来。
鼓励不同于赞赏。鼓励比赞赏更深远:孩子失败时,鼓励传递出对孩子的信心和信任。
人们已经意识到开阔观察在快速阅读中的重要性,一个人接受训练后一眼看到的信息越多,他的阅读速度就越快,理解得也越好。老师的开阔观察能力越强,观察到的信息越多,他就能将集体情况处理得越好越有效。
老师们没有得到足够的培训,通常无法解决孩子的问题。人们和社会都期望老师知道如何影响学生,然而,面对孩子不当行为和失败时,老师才意识到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些学校管理者反对社会对学校施加过重压力,因为家长和社会组织都把自己的责任推卸给学校。大众要求学校做的事情太多了,老师承担了太多家长推卸过来的责任。
人们希望老师能够像心理学家一样,在课堂上解决孩子的情绪困扰问题,学校不是收容机构,也不是垃圾场,不该包揽所有没人愿意处理的问题。学校应该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给学生传授家长无法传授的知识。学校不是诊所,不是幼儿园,也不是培养性格的机构。
学校在努力为所有人做所有事,结果所有事都是蜻蜓点水,最后什么事也没做好。
家长处理不好自己孩子的问题,然后老师必须面对家长失职所带来的负面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