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儒释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儒释道

作者: 栖夜山房 | 来源:发表于2019-12-23 23:07 被阅读0次
2019.12.23日更第28天

年龄越长,求索事物的本源心越强。机缘巧合,对儒释道的《道德经》《金刚经》《论语》今年一边抄写一边学习。看《大匠之门》序里有一句正迎合我对传统的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之特是“真善美一体、文史哲不分、儒释道并存”的“和而不同”。

        我的感受是:实际宗教都是排外的……但融汇到现今用“和而不同”来表述真的绝了。

        儒释道我是当哲学来学习,越学习越觉得自己之前的浅薄,知道的太少。内心也更期待更深入的学习。一边抄写我一边还记录了很多学习笔记,我最喜欢《道德经》。《论语》很有趣味性,现在的日更也是部分论语深入解读。《金刚经》是大乘佛法暂时不是很适合我。儒释道取舍看待……很多不理解,先学习……后期准备把《道德经》反复过一下,明年接着抄写。下面摘一下平时学习日常笔记:

《金刚经》笔记摘录:

大乘佛法修行发菩提心有点感动,作为俗人不敢,对真正的修行人充满敬意。

发菩提心为父母和孩子我甘愿,其他不敢……我还是凡人。

另:对“冤亲”平等,“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修“空”

对这些我存在异议。不能对怨恨的人“嗔恨”我没问题,看淡谅解。但对亲人不能“贪爱”不理解。

读王阳明劝僧人回家。

如果光是平等,不顾及养育之恩,和对子女的责任,人都修不好何来修佛?修三世,这一世都还不清养育之恩,谈何来世!

慈爱之心是想众生皆做过自己的父母,所以把慈爱之心扩大。无量慈悲怜悯,舍我,无我?做不到这么伟大。

我现在学习:不怨,感恩。承担自己的责任,不逃避……打破无明见真实,不糊涂……

《道德经》笔记摘录: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

最成功的教育是无为而治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如达目标群体这样,想成为更好的自己都是在适当刺激及引导后有内驱动力。而我有段时间尝试放手,结果娃让我傻眼。我能做到的就是在他成熟前尽到母亲的义务给他足够的关怀督促。我只能做到“其次  亲而誉之”。

三个境界,分别是道、德、法。德是道的外在体现,它是榜样,各种品德的外在体现。读写道德经真的给我很多启迪,为母之道:知道、学德、用法。

附件: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选自《论语·为政》

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问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学识渊博,越要虚怀若谷。作为专家、学者,对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仅应当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

相关文章

  • 跟着南师学儒释道

    儒释道可以用jing来诠释。儒家核心思想是敬,是尊敬,也是敬畏;道家核心思想是静,是静笃;佛家核心是净,是清净。 ...

  • 儒释道

    群雁见青蒲,林泉隐小儒。 落英袭慧剑,枯叶卷尘拂。 坡外撷红槿,山中采绿竹。 遥观涯静女,情比碧波淑。

  • 儒释道

    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开”;儒释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三句话...

  • 儒释道

    近日有感:儒家入世,内圣的目的是外王,非我所愿;佛家出世,与红尘划清界限,亦非我所愿;道家庄子讲“间事”,一脚出,...

  • 儒释道

    人生之三大问题,习性,情绪,欲望,儒者立习性,释者治情绪,道者化欲望。

  • 儒释道

    儒、佛、道三家的学术内涵构成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涉及儒、佛、道三家。三家的学...

  • 儒释道

    儒家,随波逐流。佛家,超脱俗世。道家,道法自然。我觉得,如家就是世俗现状,追名逐利。佛家,已经变味了,一心向佛,追...

  • 儒释道

    儒家讲天理、道家讲论道、佛家讲如法。 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出世、佛家讲救世。 儒家讲天命、道家讲自然、佛家讲解脱。 ...

  • 儒释道

    儒以修己为体,用于治人; 道以修静为体,以柔为用; 佛以定寂为体,以慈为用; 以素心见天地,以始为终! 祝安好全世...

  • 儒释道

    今天看梁东采访蔡志忠的一段对话,觉得很有感触。 蔡志忠认为儒家研究的是人与人的关系,道家研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儒释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at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