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用艺术学的眼光看名著
用艺术学的眼光看名著.36——李尔王为什么要分掉自己的王国

用艺术学的眼光看名著.36——李尔王为什么要分掉自己的王国

作者: limocheng | 来源:发表于2017-02-05 18:16 被阅读108次

    整理自:喜马拉雅fm,江逐浪老师的专题——《用艺术学的眼光看名著》

    37·李尔王为什么要分掉自己的王国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戏剧,这次我是没有任何的犹豫,因为昨天去看了一场话剧《李尔王》,今天我肯定想说一说《李尔王》。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四大名剧之一,所以故事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 一开始,老国王李尔,说实话不知道他发的什么神经,他突然间宣布说要把他的国土分成三片,平均的分给自己的三个女儿。其中他的大女儿和二女儿都已经结婚了,另外他的三女儿,就是他最钟爱的小女儿考狄利娅,还是一个未婚少女。他说你们三个都来表示一下,你们有多爱我,然后我把国土分给你们,大女儿和二女儿都甜言蜜语,但是她的小女儿说:我会爱您,按着我的本分,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李尔王非常的生气说,这就是你对我的爱吗?你好好想想。但是他的小女儿还是这么坚持,李尔王一生气就剥夺了她的嫁妆,也就是说要把小女儿那1/3的国土,平均分给大女儿和二女儿。

    于是这个小女儿就变得一无所有,本来宫廷里有两个人向小女儿求婚的,一个是勃艮第公爵,一个是法兰西国王,当然现在勃艮第归到了法兰西,但是在当时它是两个不同的地方。这么一来,勃艮第公爵就不干了,你看,我本来是说好了要娶她,你许给我嫁妆,所以她现在没有嫁妆,我不要她了。而法兰西国王就会认为,正是因为她一无所有,我看到了她的品质,她的品质是诚实,所以靠比利亚就成了法兰西的王后,被法国国王给娶走了。 

    国土分给了两个女儿之后,李尔王说了,我把国土分给你们,把王位交给你们,我只为我自己保留100名卫士,然后我这个月到大女儿家住,下个月到二女儿家住。本来挺好的,但是没多久,才半个月吧,他的大女儿说不行,你这100个卫士太多了,到处吃喝玩乐,而且对我来说是很大的一个负担,我要把你的卫士减到50名,李尔王特别的生气,暴怒,这就是你对我的爱吗?然后气哼哼的去了二女儿家,二女儿比她更狠,说50个都嫌多,我只给你25个,李尔王快崩溃了,这两个女儿还继续说,父亲我们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这么多卫士干什么,我们的城堡里有的是仆人可以伺候你,你可以一个都不带,我们用我们的仆人招待你,李尔王还是不能接受。然后大女儿和二女儿就把李尔王放逐出去了,其实说起来是灵儿李尔王自己骑着一匹马,跑出去了,但是两个女儿就说,把门关上,他既然这么任性,就让他自己承担付出的代价吧。在暴风雨当中,李尔王对人生有了一种重新的认识。 

    知道自己的父亲遭受了这么大的屈辱,小女孩就带着法国的军队,来给父亲报仇,但是没有想到兵败,小女儿被杀,李尔王看到了这一幕,痛苦的快要死掉,整个故事,是满台尸体,因为他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两个人也争风吃醋、互相残害,总之最后故事就像莎士比亚几乎所有的故事一样,满台都是尸体。比如说哈姆雷特,好人坏人全部一锅端,奥赛罗好人坏人一锅端,到了麦克白,那还算好,死去的基本上还都是坏人,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坏人。 

    说完这个故事,如果事先没有接触过的话,可能有很多人会有疑惑,你说李尔王是不是作的?自己是一个国王,中国几乎所有的宫廷剧都会告诉你,国王要把权力稳稳地把在自己的手里,正因为权力之争,我们看到中国很多历史和宫廷故事中,皇帝甚至会残杀自己的儿子,包括自己的太子,没有别的理由,只有一个,我的威望,或者你的权力太大,威胁了我的统治。皇帝有很多,甚至武则天这个女人,她作为一个母亲,为了权力她都杀死过自己好几个儿子,你看用这个思路来看的话,我们可能很不能谅解,为什么李尔王突然之间要把自己的国土分掉?我们说明白这个,才是真正走进了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的时代,正好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传到了英国的时期,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主旨是什么?就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开始是针对于神性而言的,神性是对于人性的一种束缚,因为神性第一,人性第二,而到了莎士比亚时代,其实已经突破了以前所谓神性的枷锁,到那个时候,文艺复兴已经走过了两百年,人性的正当性就包括人的天性、人的欲望的正当性,已经基本上成为了一种共识的,但这个时候,莎士比亚再往前迈了一步,就是人的价值的问题,开始在讨论了。

    在基督教的世界里,人的价值是什么?如果用传统的天主教的观点来看,那么人的价值就是服从上帝,人的所有的尊严等等取决于我们对上帝的虔诚度,我们自身是没有意义的,你是这个神学体系当中的一份子,但是到了莎士比亚时期,人们开始讨论人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当我们想明白这个的时候,我们才能理解李尔王反复的举动,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国土分掉?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王冠交出去?李尔王在交出去之前和之后,他都希望别人尊敬他。这都是因为李尔王开始在想,我的价值到底来源于什么?是来源于我作为国王的这个身份?还是来源于我作为人?这是不一样。

    我们来做一个类比,比如说一个女孩爱上一个大款,大款就想知道一个问题,你到底爱的是我的人?还是我的钱?这是我们当代很多电影、电视剧里面反复探讨的一个主题。其实那个时代他也在开始讨论这个问题了,在传统的世界里,你既是那个王也是那个人,人们不会太多的去讨论,人们遵从你到底是因为你的人格魅力本身?还是你背后的荣耀和身份?在此之前,人们不考虑的。我们很多中世纪的作品,对中世纪作品的王的尊崇,都是他们人的伟大和地位的伟大,是结合在一起的,但是到了莎士比亚时期,人们开始讨论了,或者说莎士比亚开始讨论了,一个人,凭什么能被他人尊重?或者说,我要的荣耀究竟是什么?我们不要忘记,莎士比亚之前整个中世纪,贵族最看重的就是荣耀,但那个荣耀是什么呢?来源于什么呢?比如说可能来源于血统,可能来源于地位,可能来源于他的赫赫的战功,到底哪个更重要?

    李尔王的行为,其实就是把他外在身份跟他的内在价值区分开来,他要看一看,人们爱的究竟是他的内在价值还是他的外在身份?所以他要求他的三个女儿来表现出对她的爱,他希望听到的是他的女儿对他的本人的,而不是对他作为这个王的尊重,他以为他听到了,所以他很高兴,他觉得仅仅凭借他这个人本身,就足以让他的臣民、让他的孩子们爱他,所以王冠土地是不重要的,甚至于恰恰是因为这个,反而妨碍了人们对他的尊敬。 

    像我们现在看好莱坞,马上奥斯卡就要颁奖了,你会发现几乎每个好莱坞美女帅哥,他们要拿奖,都要走过一个必经阶段,就是要自己扮丑,如果你拿了奖,别人都会说你是花瓶,那些非常美的俊男靓女如何摆脱花瓶这个称号,他们往往是要把自己扮丑的。比如说小李子吧,他最年轻、最英俊、最帅的时候,从来拿不到影帝,他非要把自己弄得胖胖的憨憨的,往泥里拍,总之让你特别的毁三观,他才能拿到奥斯卡影帝,你经常会发现这个特点,所以很多人都明白了,我要拿到影帝影后怎么办?我把自己扮丑,比如说范冰冰,去演《我不是潘金莲》,也没有展现范爷最漂亮的一面,她很想凭此拿影后,当然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但她会觉得,我需要把我的外貌剥离开来,不要让我的外貌阻碍我内在的本质。

    李尔王也是这么想的,不要让我的帝王荣耀来掩盖我内在本质,所以我就是要用让位这个行为,体现我本人就是有价值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故事其实也很简单。但是你会发现,李尔王还只是一个半吊子的人,为什么?因为他身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觉醒的时代,他还没有一个特别好的,特别明确的对自我的认同,所以他回过头来,他让了位之后又在想,我如何体现出我个人的荣耀?这就是他为什么那么强调他的100个卫士的问题,卫士对他来说不是伺候他的人,而是他荣耀的装点,想象一下,我只是一个没有领土的领主,我把我所有的领土都付出去了,即使如此,还有100个卫士愿意跟着我?那是什么?

    那就是我的个人魅力呀,也相当于我是一个将军,我不给我的手下发粮饷,他们还愿意跟着我打仗,凭什么?个人魅力呀,有点接近于这个道理,所以当他的女儿,要开始衰减他的卫士的时候,他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因为对于他来说,他看重的不是卫士给他物质生活的影响,而是对他精神生活的影响,正因如此,他跟他的两个女儿是没有共同语言的,他的两个女儿反复在问,你要这么多卫士干嘛?不是没人伺候,但是李尔王一定要坚持,他说即使是乞丐身上也会有一些多余的东西,为什么?在他看来多余的东西,其实是自己荣耀的象征。在这一点上,他的两个女儿是完全不能够理解他的,也正因如此,他的内心是非常孤寂的,他用这件事情昭见了两个女儿的不孝,因为这个不孝不仅仅是她们此前欺骗了他,而且是她们剥夺了他作为人的荣耀。

    如果我们仅仅把李尔王看成一个不孝女儿的故事,那么我们真是看轻了莎士比亚。李尔王是关于人的尊严的故事,所以在李尔王故事当中还安排了,另外一条线索,来进行一个映衬。在李尔王的身边有一个大臣,这个大臣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婚生子,名叫爱德伽,他还有一个非婚生子爱德蒙,因为他们没有妾制,所以就把他们称为私生子,他是跟别的女人婚外生子的孩子,爱德蒙一直非常不爽,凭什么我被人唤作私生子?我的父母的结合其实将才是出于爱情,对不对?因为看我哥哥,他们是在无聊的婚床上尽的责任而已。而我的父母虽然说他们是出于欢愉。但是,那不正是爱情的结晶吗?那不真正的是更加纯粹吗?但凭什么我被人嘲笑?说我是淫荡的代表,你从我的相貌上你看得出来吗?我的相貌跟良家妇女生的孩子又有什么区别呢?他也陷入了一种个人价值的问题。

    在传统的中世纪时期,其实包括欧洲长期以来,人的价值是跟他的出生绑定在一起的,就像他的哥哥,他们两个的个人价值取决于什么?为什么在莎士比亚的故事中,他的哥哥是正面他是负面,因为一开始就说了,他的哥哥是婚生的,他是非婚生,这就是把人的价值跟他的出生绑定在了一起,我们再回想一下李尔王,李尔王的价值跟他的财产名誉地位绑定在一起的,这不是一回事吗?所以爱德蒙他心中非常的不爽,但是我们看到这个故事,我们认同而特么是个坏蛋,而他的哥哥是一个好人,是因为他们的出身吗?其实不是,是因为我们看到了,爱德蒙在作恶,而他的哥哥是个善人,也就是说个人品质才是真正人的价值所在,所以这个故事,它用了双线,都让我们看到了这一点。

    李尔王真的是一个瞎子,因为他所要求的个人价值排除所有外在地位还能看到内在的美的情景,其实就在他的眼前上演过,他都看不到,那是谁?那就是法兰西国王。我们讲过,李尔王剥夺了他的小女儿考狄利娅的所有嫁妆,他的小女儿出嫁的时候是一名不文,他就是一个素人,用现在的话说,她就是一个被逐出家门的人,但是法兰西人国王说,即使这样我仍然爱她,因为法兰西国王爱的是考狄利娅这个人,而不是那个英格兰的公主,勃艮第公爵爱的是公主这个身份。

    在那一幕,李尔王应该是有所警醒,你不是正在追求一个人剥离掉所有的外在身份之后,他本身的价值依然能够被人所尊敬、被人爱吗?你看一看法兰西国王对他的小女儿,恰恰就是这样。可是李尔王看不见,其实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我们所追求的东西也许就在我们的眼前,可是我们看不见,相反的当有些人,把真相告诉我们的时候,比如说他的身边有一个,叫肯特伯爵的大臣告诉李尔王说你不能这样,你的小女儿才是真正爱你的,她说的是真话,她没有用阿谀奉承讨好你的欢心,这才是品质的表现,我们所有看戏的人都知道,这是真话,但是李尔王听不进去。

    这可能正是人类最悲哀的地方,面对我们不想接受的真相,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谢谢你告诉我”,而是我们闭着耳朵说“不,不是这样的”,甚至于我们会很恨那个说真相,告诉我们真相的人,我们宁愿生活在自己的梦里,于是人类的悲哀就此造成,我们希望躲避那些我们不想要的欺骗,但是真正的欺骗在我们面前,我们却甘之如饴,所以我们很难追求到我们所追求的东西,不经过一番彻底的剥离像李尔王在荒野中那样,把自己所有的外在的东西剥离掉之后,可能我们很难真正洗清自己的心理,所以李尔王的故事,对每一个人都很有警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艺术学的眼光看名著.36——李尔王为什么要分掉自己的王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be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