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健康&养生读书散文
曾国藩一身都是病,他的养生之道可取吗? | 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

曾国藩一身都是病,他的养生之道可取吗? | 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

作者: 花布衣 | 来源:发表于2018-08-02 18:40 被阅读114次
    曾国藩一身都是病,他的养生之道可取吗? | 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古人讲究圣人立功、立德和立言,曾国藩的功德言行至今依然为世人所膜拜推崇,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一是孔子,一为王阳明,另外半个是曾国藩。"此话或有贬低亦或是抬举之意。但不容否认的是现在谈及为官、做人和求学等方面,曾国藩可谓当世之典范。

    据记载<曾国藩全集>囊括一千六百多万文字,另有可考证的著作,因为各种原因已经遗失,曾国藩实际留下的思想记录达二千多万字。这还只是曾国藩‘立言’一方面的表现,另还有立功、立德之行同样成就非凡,就个人、国家与社会来说,曾国藩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大气磅礴。

    然而取得这些非凡卓越成就的曾国藩,一生都在与病魔做抗争,各种疑难杂症、大病小病不断。

    曾国藩在一封日记中写道:

    "不能溘先朝露,速归于尽,又不能振作精神,稍治应尽之职事,苟活人间,惭悚何极”

    意思是没法像晨露一样溘然长逝,又不能打起精神治学办事,苟活人世,实在羞愧难当。

    前不久,我有过一次智齿发作的经历,都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此话确实不假,对于身体疼痛的无能为力,最容易导致一个人精神的溃败。因为如果痛疼过于剧烈,那么自身所有的注意力几乎都会被痛苦所摄住。那种想做事情却有心无力的感觉,很容易令人丧气。

    可曾国藩不单是‘牙疼,他还有其它各种各样的病症,比如:耳鸣、皮肤病、失眠、眼疾、经常眩晕、腰痛、疝气还有家族性脑溢血。思多则头昏、不时还会吐血、长期处于精神焦虑和过度劳累的状态,最后又是中风之后去世。可以说一身都是病,一生都处于疼痛的折磨和情绪的摧残之中。

    曾国藩并非不知道身体的重要性,反而时常在谈话和书信中表示个人要特别注重养生。他给自己定下的几条养身的原则,一生也都在奉守。如果不是这些‘养生之道’,以曾国藩那样的工作和治学的强度,没有在岗位上猝死或者突发心肌梗塞也可以说是奇迹。经历这么多病症勉强活着就已经不易,再谈修身治家齐国平天下显得有些虚妄,于人更有些残忍。可曾国藩就是做到了。

    曾国藩遍访名医,试尽各种偏方,可终究未能除尽病根,往往旧病还不时复发,又添了新病。除了寻医问药,曾国藩有自己对抗病痛的方式。

    一为‘强’,后人评价湘军‘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这与湘军领袖曾国藩的领袖气质是离不开的,清末众多能臣皆出自湘军,比如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等等。曾国藩体质虚弱,可论意志力,少有人能与其相媲美。纵然不可医治,但也有了和病魔对视的能力。

    另一为‘勤’,临去世之际,曾国藩依旧将日常作息安排的满满当当,他并不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人,举人第四次才考上,有一个故事说:"有贼上曾国藩家行窃,突然曾国藩从外面回来了,那贼心想,等曾国藩离开了自己再走,可是曾国藩开始反复在背诵一段文字,后续那贼实在受不了,走出来当着曾国藩背了一遍方才他一直在读的文章,然后扬长而去,留下曾国藩独自在风里一脸懵逼。曾国藩打仗读书做人都讲究下笨功夫,做实实在在的事情,笨鸟能够高飞,一定是时时不忘在日常生活中下笨功夫,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勤’字。

    然而曾国藩的‘病源’也大都出在‘勤’和‘强’。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曾国藩一系列的病症都是因为长期过于严厉的自我管理导致的精神紧张和焦虑,过度劳累而且本身体质又较弱,一个人将自己‘绷’得过紧,长期以超出身体负荷的情况工作,纵使超强的意志力和自我勉励的能力也难以抵御身体的垮台。

    ‘勤’和‘强’是曾国藩的立世之法。但是每个人‘勤’和‘强’的程度都得视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而定。若要戴其冠,必先承其重。王阳明说:"人皆可成圣",但普通资质和天赋的人想要成圣做贤,所要付出的代价也非普通人所能想象。

    除了用‘勤’和‘强’与病魔作斗争,曾国藩也会想方设法去化解或者说减缓,而这正是他的养生之道。

    所谓病久成良医,曾国藩总结了养生的八字原则:

    "养生家之法,莫大于惩忿、窒欲、少食、多动八字"。

    所谓惩忿,就是不要经常动怒;窒欲,就是不要放纵自己的欲望;少食,就是饭不要吃撑了;多动,就是要经常锻炼。

    曾国藩也反复提到"养心"的重要性,他也清楚许多的疾病都是由于长期高度紧张和精神焦虑所造成。 所以也曾多次尝试过静坐或是冥想来放松。

    然而惩忿、窒欲、少食、多动以及养心都有些宽而泛,因为每个人可能都有不一样的看待方式和心理预期,可操作性也就没有那么明显。

    具体到事情,曾国藩认为养生要做到以下几件事:

    一是‘早起’,曾国藩与家人的书信中写道:"从来早起之人,无不寿高者"。

    二是‘眠食有定’,也就是睡觉吃饭要在恒定的时间段。曾国藩晚年黎明只吃白饭一碗不沾菜。

    三是‘学射有定时’,曾国藩解释道:"射足以习威仪强筋力,子弟宜多习",这可以说是健身中的力量训练。

    四是‘每饭后行三千步’,这也就是曾国藩‘八字养生原则’中的多动,换之现今,跑步或者其它健身方式也一样。

    五是’临睡洗足‘,事小而均贵在有恒,看上去都是一些非常普通的"养生方法",不是气功大师那一类虚无缥缈或者高不可攀的套路,都是日常生活简单普通的小事,然而正是这些养生之法,曾国藩一直都在鼓励推崇家人坚持去做。

    曾文正公已经离世几百年,人类对于身体的认识相较古代也已经上了许多个阶梯。很多人或许会觉得再向古人学习养生之法未免过于封建落后,可是却也少有人意识到要请专业的医师提供建议和养生之道,更少的人会有条件按照现今的一套‘营养健康’标准来执行。

    我们虽对人体的认识已经加深,但那只是医学上的突破和成就。人体的构造较之几百年前并没有多大改变,同样的疾病也许现今有了更好的医疗手段,但是疾病于一个人所产生的痛苦并不会减轻。而且大多数人并不能如曾国藩那般‘自强’和‘勤奋’,最后所遭受的折磨终究会成为一个人的梦魇。

    或者是太相信身体的承受能力,亦或者太相信现今的医疗能力,人往往只有在切身感受健康的重要性之后才愿意悉听医嘱,才开始关注自我的身体。

    然而曾国藩不止是对于自我‘病史’的经验之谈,他更是救国、护民、治家的中流砥柱,他治的不单是‘病’,更是‘人’。只是他的医嘱看似过于平淡朴素,以致常会令人忽略和无视。

    正如身体是一切行事的前提,最复杂的大道理都建立在最基础知识之上,最高超的养生之法就建立在圣人最简单的只言片语之上。



    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作者|花布衣

    文图|花布衣手机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月丫读书:他还迷信、占卜
        花布衣:@月丫读书 曾国藩有其“陋”处,不过也正因为他普通的一面或许能更为真实的认识曾国藩,至少于人更显其教育意义。

      本文标题:曾国藩一身都是病,他的养生之道可取吗? | 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bs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