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读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有感

读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有感

作者: 车前慕 | 来源:发表于2017-12-04 19:41 被阅读0次

        诗必穷而后工乎?大概这就是诗与诗人交织悖行的命运吧。个人窘仄的境遇,往往会催发诗人痛彻身心的体验与深邃的哲思。从这个层面上说,感动我们的不是那些精湛的技巧、准切的语言,而是这些精巧背后直彻人心的触动,是那些经历时光洗礼和苦难磨砺,在增长的阅历中沉淀的心性与升华的情感。由薄淡而渐至厚重,恰如浊酒沉淀,愈发分明醇厚。

        当个人的困境与国家的败颓遭遇时,那份士人的担当和历史的责任就会以一种磅礴的伟力破开偏仄的眼界,加速情绪的沉淀,让诗与诗人得到一次深刻的升华。屈原如是,杜甫如是,李煜如是……这或是中国诗人无法规避命运吧,人生多舛,诗路艰涩,蹒跚前行方觉生命的真实厚重,使命的弘沉遥迢。

        陈与义,在岳阳楼这个见证中国文人辗转沉浮的文化重镇,毫无意外地和前贤一样,又一次将短暂的个体生命碰撞、融汇到了浩瀚的历史文化群体中,在这个人生低谷与国家飘摇败颓交相融凝的时刻,闪现过他脑海的是范仲淹,更是杜甫。这就是中国最为纯正而传统的士人,这就是中国文化最为坚韧、最富生命力的脊脉。读诗人唯有这份洞识文字背后所蕴藉的文化精神的识力,方能与之共鸣,为之感发。从这个意义上看,诗歌不也在挑选读者吗?

相关文章

  • 读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有感

    诗必穷而后工乎?大概这就是诗与诗人交织悖行的命运吧。个人窘仄的境遇,往往会催发诗人痛彻身心的体验与深邃的哲...

  • 经典:登岳阳楼1

    陈与义:登岳阳楼(两首) 其一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

  • 经典:登岳阳楼2

    陈与义:登岳阳楼(两首) 其二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

  • 我读杜甫之《登岳阳楼》(二)

    我读杜甫之《登岳阳楼》 通州区金郊初中七(10) 林欣妍 《登岳阳楼》作于大历三年(76...

  • 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有感 刘坤 2019.2.1 独自登上岳阳楼, 赏诗观景美不休。 昔日范公作诗赋, 今朝工匠碑文雕。 佳作...

  • 登岳阳楼有感

    登岳阳楼有感 一一一欣然 才过洞庭湖, 又上岳阳楼, 渺渺烟波里, 极目江湖阔, 乐何及双公①, 家国情...

  • 登“岳阳楼”有感

    《岳阳楼记》是写的岳阳楼么? 是的。 《岳阳楼记》是在岳阳写的么? 不是。 北宋庆历年间被贬到巴陵郡的滕子京潜心政...

  • 登岳阳楼有感

    范文正公,千古雄文,激荡于心久已, 洞庭山水,南极潇湘,有幸拜谒于今。 楼以文显,古今兴废,此楼已非彼楼, 文以楼...

  •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黄庭坚 其一 投荒①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其二 ...

  • 陈与义: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陈与义: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文|筠心 十年前,背《宋词三百首》至陈与义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只浅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cf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