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月竹
任何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格局。所谓的局限,其实是被自己的格局所限。当一个人感受到被局限和束缚并努力地想在突破中获得自由和解放的时候,说明他在成长和发展,而且,很可能有更大的格局在等待着他去建构。引领我们突破局限的,一定是思想;而可以突破局限的思想,一定根于内心深处,它的破局之力恰恰积攒于局限和束缚的困扰之中。是对自由和真知的渴望,让人生的格局不断地突破固有的局限而获得越来越大的空间和自由。
这是我当年在高考作文的训练与应试中的感悟,也是我所体悟的高考作文写作能力提升的关键路径:首先必须突破思想的局限,而突破思想局限又只能靠来自思想本身的内驱力,这思想的内驱力源于对文学的真爱和对自由创作的渴望,它让思想感受到自己被局限的困扰并在突破中开阔了视野,也让爱和自由从中获得新生。
以下是我的破局之旅,笔者选择学生的视角,希望能真切地贴近高中生的学习实际和语文老师的教学生活。
困 局
记得高考结束那天收拾东西,偶然翻开高一时的语文课本,看到一篇课文里的一句话:“如果思想和语言失去自由,就说不出什么非常有价值的话。”这句话的旁边有我的一行批语:“正如中考时写不出好作文!”刚上高一么,还走不出对中考作文深恶痛绝的情绪。事实上,这样的情绪或多或少仍存在着,只是后来把“中考”换成了“高考”。
毋庸置疑的是,高考作文的规矩比天大:作文审题,先刷下去一大批人,凭你笔下生莲,一个“偏题”,你百口莫辩;分段要分八九段,一段一个层次,每段不超过六行;开头还得扣个中心句,你得把他锤炼得跟格言似的;素材最磨人,古代的不能写,显得你迂腐,现代的不能写,显得你浅薄,中国的不能写,显得你封闭,外国的不能写,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说束缚多,那是真的。
作为一个写了十二年应试作文学生,我所感到的应试作文的束缚是相当真切的。我相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我有着同样的感受——作文的束缚。觉得自己是有话讲的,有水平的,但是八百字的篇幅讲不透,所以流于表面;八股式的布局写得不爽,所以思路不清;用以取悦批卷老师的语言学不像,所以以文害义……
我同时也相信,有这样的感觉是好事情,这至少说明这样的人思想是有一定容量的,否则也不会感受到条条框框的挤压和限制。我认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资格感受到这种束缚的,如果一个人在考场作文上一直感觉良好,从来没有感觉到任何束缚,那他反而要好好反省反省了——毕竟“随心所欲不逾矩”必然是经历了激烈挣扎和深刻内省后才能达到的超然境界。
但是,出路又在哪里?和我向往的那个自由创作的境界之间究竟还有多远,我还不知道。
反 思
但是,这些规矩当中,哪一条明确地束缚了你的思想和语言了?没有,也不会有。
这道理似乎也很简单:假如高考作文不能够检验一个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语言功底,那请问它能检验什么(尽管它有时并没有检测出来)?高考还考作文干什么?
那么,学生所感到的这些束缚,以及那些束缚所带来的思想的窄化和语言的固化,莫不是自己在给自己设限?那些条条框框的局限就如同作文本子上的格子,因为有了格子我们就写不好字了吗?我开始从自身,从内心深处寻求出路。
虽然说,因思想具有一定容量而感受到的应试束缚是好现象,但绝不是理想的境界。思想的表达就如同自由流动的水,而不是膨大着的气球,不应在条框中因过分膨胀受到挤压而在痛苦中爆裂。文中思想的呈现应当随形就势,流淌荡涤:或高峡平湖;或九天银河;或平畴万里;或雷霆万钧。直抒胸臆而能“不逾矩”,快意情思而又自然而然。这是我一直在追求的境界。——令人向往却不易达成。
对文学的真爱,让我不愿委屈自己的思想,也不会停止朝向完美的脚步。 而其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我开始心平气和地正视这些束缚,和他们对话交心,发现它们存在的意义。
从高考阅卷老师和高三老师的角度来看,束缚就是标准。正是这些标准保障了考试的公平性,同时它们也成为了高三老师指导学生作文的抓手。对于阅卷老师来说,如果没有审题要求,他拿什么来界定你的主旨?如果没有段落分割和段首总句,他拿什么来理清你的思路?至于素材,那根本就不算束缚,什么都不能写意味着什么都能写。所以,束缚就是标准,而标准就是指引,不然,阅卷老师靠什么在五十秒之内读懂你,认可你,欣赏你?
再从学生的角度看,束缚的意义或许更大。它帮你的思维删繁就简,于是你得以树立主干;它引你的构思一贯始终,于是你得以理清脉络。不管是应试作文还是自由创作,都不可能没有主干和脉络;不管是构思文章还是思考问题,都不可能没有主干和脉络。作文的条条框框们一直在用一种让你不那么舒服的方式告诉你,你的思维可以发散,但不能弥散,你的语言可以跳跃,但最好别雀跃。对于文学创作而言,挖掘比铺陈更重要,条理比道理更重要。
没错,如果高考作文什么束缚都没有,那么考生当然是自由的。但这样的自由缺少了方向和驱动力。短时间内,热爱思考的学生可以因为自由而灵感迭出,但热爱思考和善于思考之间在层次上还相差一大段距离。如果缺少方向的导引,学生很难自觉地将灵感转换成有价值有深度的思想;而对自己思想缺乏锤炼、锻造的学生也很难表达出准确精到的语言。毕竟,灵感凝炼成思想,思想具化为语言,这其中需要思维经历一个强烈的打磨、纠偏、补充和提纯的过程,这对一个人的思考力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必须承认的是,思考力的提高,不能只靠天赋,还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高考作文中的种种规范,就是训练一个人思考力的有效方式。
其实,今天回想起来,我的亲身经历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高考作文训练到这份上,它早已内化成了我的思维模式。这段时间进行的一些不必遵循高考套路的自由创作,也无意中依顺了高考作文的思维模式。我认为这不是思维的固化,事实证明,这些创作的调理更加清晰。而对于论述性的文字而言,条理要比思想本身更重要,必须提前为思想的呈现提供一个清晰的顺序和逻辑,否则,思想就无法直立和行走。
进一步地思考下去,笔者认为,如果说这些高考作文的规范真的有什么问题的话,我认为问题不是出在规范本身,而是出在规范的执行者身上。
执行者有三类人,就是前文所述的高考阅卷老师、高三老师和高考考生。
当阅卷老师因为有标准而思维懒惰,只愿意拿尺去量,却不愿意用心去悟的时候;当高三老师将作文当作作业,将技巧指导的抓手当作努力的方向的时候;当考生没能在一次次的作文中深入思考如何提高文学素养和思维品质,而只纠结于分数和套路本身的时候,作文的规矩那就真的成了束缚。
其实,这些作文的规矩在设立之时,初衷是好的。它的初衷在于培养和检验一个学生的思想水平、思维品质和文学素养。如果运用得当,它也应该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可是在执行过程中,这个最初的目的或者说教与学的真正导向却常常被忽视。许多人聚焦的,是如何让这占到了高考七十分的作文题成为抢分利器。
所以,每当出现问题,我们总习惯于指责制度——评分制度、升学制度、应试制度……但不要忘了,制度的制定者是人,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确切言之,是人的思想观念的问题。在问题面前,最应当反思的是人,人应当向自己的思想深处询问究竟。
解 放
反思助力于突破,而突破的结果则是获得解放。所以,解放是内心经历过纠结和挣扎后而获得的通达和释放。毕竟,没有压迫,哪里来的解放?
记得当初,我并不清楚高考作文有这许多门道。 通过握着笔头子的训练和托着腮帮子的听讲,我慢慢学乖了。懂规矩之后,本以为之后的作文就会顺顺当当地进入上升期,但却因为各种规矩而感到了缩手缩脚。有了束缚,自然就要突破。可是盲目突破的后果就是偏题。对于一个视文学如生命的人而言,折磨也成了生命中最真切和难忘的感受。所以,才有了属于自己的深刻的反思,而最终,是为了寻求突破和解放。
这些过程,也让我感受到了,写作如同一场修行,长期的思考和积累之后,顿悟和成长也就是一瞬间的事。
二模停课复习的那个晚上,就是我迎来质变的时机。
我高三一年为了写议论文精挑细选了一大本素材。我神助攻的老爸帮我整理了一个《关于人文学科思辨与说理的角度及维度指要》的材料,上面归纳了常见的十几类辩证概念的阐释和简论。当我浏览到“宏与微”这对概念的时候,我想起我的大本子上的很多素材都符合这对概念和相应的说理维度。我想起了罗丹的雕塑,想起了清明上河图的一角……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想法让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奇妙体验,那是一种突破重围后的一马平川,一种凌绝峰顶后的一览众山。
之所以有这样的通达和畅快,是因为我悟到了一个“元”:宏与微的关系意味着什么呀,那是点与面的关系,是心与我的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文字和文学的关系,是思想内核与文明成果的关系,是历史机遇与人类命运的关系,是个人生活与社会图景的关系,是一花一木与蔚蓝星球之间的关系,是我眼前的这道作文题和我整个人写作素养的关系……通了,都通了,有什么问题是哲学概念涵盖不了的?有什么哲学概念是我的思想头脑涵盖不了的?这领悟的意义在于它让我为所有的作文题都找到了一个母题。素材不是我自己的,由素材所阐发的议论可能也只是现成的套话,但这个母题是我自己的,我的思想,我的灵感,我在这一次次作文当中铸就的思维品质是我自己的。
这些,才是我应该从应试作文当中获得的东西。
相比起它们,我到底是五十多分还是六十多分,重要吗?有了母题,有了融会贯通的思想,有了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再去选择恰当的角度和维度来说理,就足以让我在真正的创作中调兵遣将,指点江山。
感谢那些局限和束缚,它让我的思想获得了起飞的能力。
这个解放自己的过程让我知道,无论一道作文题有多么的奇谋善变,不变是应变之道。在高考的考场上,唯一重要的,唯一可靠的,唯一存在的,是我。
尾 声
这就是我为什么感激高考作文,为什么感激高考,因为懂得的人自知值得。正因为有高考,我才经历过那些内心挣扎,那些身心失衡,那些不甘言败,那些柳暗花明。是高考,用一个个束缚和打击逼着我绝处求生,逼着我上下求索,逼着我反躬自省,逼着我强大内心。只有那个亲身经历过三年来所有生命细节的我才明白,今天的我,何以一身轻松,何以感恩所有。
于是懂得:何止是高考作文?任何一次学术和生命的成长的过程,也都是一个破局的过程,需不断突破固有的局限,向着人生更大的格局拓展。当然,它需要我们带着爱和思想去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