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人际关系到亲密关系

从人际关系到亲密关系

作者: 失落的艺术 | 来源:发表于2024-09-27 00:15 被阅读0次

    进入后现代,因为工业社会的发达,消费主义的盛行,尤其在互联网的催化下,人们变得更加的独立和自由,他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的广泛,但人们似乎越来越难以从人际关系中建立起长久而又默契的亲密关系了。这一现象不得不让人反思。

    例如,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男女单身比例也在持续攀升,还有些人宁愿养一只宠物也不愿去结交一位异性等等。他们潜在的心理可能是这样的:情感太不稳定了,结婚也太麻烦了,和对方聊天简直太困难了等等。

    如果静下心来思考,真的是这样吗?还是因为后现代文化导致了个人的异化,进而导致的这种人与生俱来的能力的倒退?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工业消费社会典型的特征是物欲横流,什么东西都好像有价格,这些商品也被明码标价的公开售卖,这一影响,显然已经入侵到了人们最底层的观念,以及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之中,好像本该就是这样的。这一观念和生活方式成为了不仅是人们对物品的标价,甚至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一切活动中心的坐标指南和价值尺度,于是,人们内心的渴望,对于亲密关系间的建构也无意识之中被打上了价格的标签,但他们却浑然不知。

    而如果以一个多元的价值观去重新审视我们周围之间的亲密关系,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里说的亲密关系是广义的关系,泛指一切生活中与我们之间建立起某种关系的人都可纳入进这个范畴。

    比如你想要交一位朋友,下面本应该是你们交往过程中的一些原则:

    将他与其他朋友同等看待,你们之间也没有什么不同。

    充分尊重对方的主体性,不进行各种形式的权利控制。

    交流之间没有对抗,只有表达和分享。

    你们只是在平等的交流,没有一方压倒另一方而胜出或失败。当你既能看到自己,也能看到对方的时候,你们之间往往就能达到一种默契和放松的状态,最终互相形成一种爽朗的人生伴侣。

    这种关系的建构应该首先形成于家庭的生活中,然后在校园的生活里完成。父母和孩子成为了一个无话不谈的朋友,然后这种建构亲密关系的模式,随着时间的积累慢慢地内化到了孩子的行为模式之中。然后这个行为模式在他上学期间,在他工作期间,在他处在社会之中时,是他建构人际关系的底色,以及是建构他自己深厚的亲密关系的重要参考方式和他的无意识中的行动指南,而这种模式其实也就是他的性格结构的反映。

    可是我们看到有些人即使已长大成人,却只是年龄上的增长,他们依然和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还是处在一个一以贯之的童年模式之下。当然,他们与社会上的他者也是这种模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人际关系到亲密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kk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