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网、京东均有售
【大夏书系读书拓展课】第2讲:我是如何把书上的知识变现的?为什么有些人读了很多书,听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自己的一生?
因为这些人只当两脚书柜,读书只读文字,只看表面精彩,不把书上的知识变现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上去。
有朋友曾调侃我,说我写书比她读书都快!这话当然太夸张了,我承认我的输出能力比较强,但也不至于强大到写书比别人读书还快。我之所以在输出方面比较轻松,是因为我从学生时代就勤于阅读,输入量比较大,所以输出就相对容易。
那么我都读些什么书呢?怎么读的呢?读了又是如何运用的呢?
中学阶段,精神很饥渴,所以读书就有一种饥不择食的感觉。只要有书读,不管什么书抓到手上都读,甚至连算命的书都要翻一翻,实在没书读就读字典。
尽管中学阶段读书很杂,还是在琼瑶的言情小说和金庸的武侠小说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同时为了向别人显示我是一个女文青,也经常拿本《诗刊》在手上假装很喜欢读诗歌。
不管以怎样的方式读书,中学阶段的做法都为我奠定了扎实的阅读基础,也使我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师范学校的时候,只要有空余时间,我就一头扎进了读书馆。当时我跟我的那帮同学没什么差距,唯一的区别就是我喜欢读书,他们喜欢玩乐。几十年过去了,我生命勃发,热气腾腾,感觉自己只有18岁,我好多同学就觉得自己已经垂垂老矣,盼着退休,等着当爷爷奶奶。那个阶段我主要读的是古今中外的名著,很多内容我都忘记了,但这些书籍给到我的营养极大地滋养了我的精神与灵魂。
工作后,除了读小说,便是读教育类书籍。读书的目的很功利,读小说是因为我是语文教师,我怕我对文字的敏感度消失了。读教育类书籍是因为我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我怕我在教育学生时犯下不可弥补的错误。这个阶段似乎是因为"怕"才读的书。所以也就特别勤奋,生怕没有把书里的东西吃透。那么我是怎么做的呢?
1.做批注。这应该是最为大众的一种读书方法吧,我自然是要用到它的。只要是我自己的书,我就喜欢一手拿笔,一手执书,读到哪里,写到哪里,读完此书,别人已经无法再读。
2.用笔记本抄写。我有很多笔记本,都取了很好听的名字,如"浪花细沙"、"深山采矿"、"岸芷汀兰"、"七月萤火"、"浮光跃金"等。但凡在书上看到的,能引起我强烈共鸣的内容,我便抄写在笔记本上。其实抄完之后,我也没再去读过,但我相信在抄写的过程中,知识的养分就进入到我的精神世界了。
3.对文本进行分析点评。我觉得对文章进行分析点评是最烧脑的读书过程。首先你要纵观全局,分析作者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合理。其次你要推究作者的行文是否符合逻辑。再其次是你要考量作者提供的做法是否可行。比如我读王晓春老师的书时,他提到一个关于转化特殊学生的问题,他说,如果用教师的专业手段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交由专业人士去解决,如果专业人士无法介入,那么"稳住态势,不使其问题恶化"就是成功。我初看,很不认同!这不是推诿责任吗?再细读,其实王老师说得有道理。教育不是万能的,不是教师专业范围内的问题,教师就是解决不了,比如学生心理有疾病,就只有心理医生才搞得定!于是我就会针对这个问题写出我的案例分析,书写的过程就是我冷思考的过程,也是我专业能力提升的过程。
4.学以致用才是读书的王道。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要读一些无用的书!事实上所谓"无用"的书也是有用的,在某个不经意间就用到了。我是一个特别喜欢把书本知识变成生活智慧的人,用这些智慧经营我的家庭,教育我的孩子和学生,这些年,竟有不少收获。
比如我2005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万玮老师《班主任兵法》这本书,我当时就想,原来教育类书籍可以写得这么有趣,那我一定也要写一本。心里有想法,我就立即行动。先是去各教育论坛看别人写的帖子,看了一段时间,看出了门道,也看出了自信,于是技痒难耐,果断在论坛上开帖写我和学生之间的故事。写不下去了,看别人是怎么写的,找不到理论支撑了,我就赶紧买书回来啃,找不到写作的素材了,我就在教室里尝试着变革,学生犯了错误,我借用书中看到的做法去教育学生,效果竟然出奇地好。做出效果,领导和同事都叫好,我也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于是更加努力地去读书,读到书中好的理念,我就赶紧去落实,好的做法,我就尝试着去做,这样一来我的处境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我勤于读书,善于变现,所以我就做得很精彩!我自小苦读,又喜欢练笔,文字功底不弱,于是又写得精彩!加上我性格外向,长于表达,我亲自做的,亲自写的,由我绣口说出我的锦心,实在太容易了。在别人看来,我特别的智慧,其实这些智慧大多都来自读书啊!
如果说我以前眼界狭窄,那么我现在的眼界就宽泛得多了。为什么呢?因为我现在读书不再局狭于文学、哲学、教育学,而是进行跨界阅读。比如我读理科男万维钢写的《万万没想到》以及《高手》,读完真的是连思维方式都有了改变。我也在"得到"专栏上买课学习,比如吴伯凡的"认知方法论",万维钢的"精英课程",熊太行的"关系攻略",薄世宁的"医学通识50讲"。我把纸质阅读变成了听读,提高了阅读效率,扩大了阅读量,有效地利用了碎片时间。
读书是属于特别个人化的行为,别人毋需指手画脚,只要自己喜欢,读起来有收获,那就是一种特别健康的阅读。当然,我还是要诚恳地建议:有时候还是需要读一些读不懂的书,脑子才能不长时间停留在舒适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