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与历史读书
《回音室》——艺术的气韵 历史的回音

《回音室》——艺术的气韵 历史的回音

作者: 越小姐 | 来源:发表于2024-06-06 11:45 被阅读0次

艺术作品以及围绕着它们而产生的想法,确确实实都于历史的这一瞬间发生了交织。

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荣休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柯律格的新书来源于“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本书以中国美术结合历史时代展现东西方的艺术认知,以“谢赫六法”中“气韵生动”起始,打破中西方艺术观念中的藩篱与固有模式,为发现艺术历史的多元化和可能性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

南齐谢赫提出“六法”,即中国画的六项准则: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这不仅是中国绘画的准则,也是世界对绘画艺术的共识。而“气韵生动”作为其核心,在语言翻译中不仅体现出艺术的理念,也可以看到中国艺术的历史发展。

谢赫六法的首个译本出自大清皇家海关总税务司退休官员、哥伦比亚大学汉学教授夏德,他于1897年用母语德语出版了《中国绘画史的本土来源:从早期到14世纪》。将“气韵生动”理解为“呼应生命的精神表达”,而这一理解要早于业内公认的由冈仓天心提出的“经由万物韵律传达的生命法则”。

柯律格在书中指出:

“当最初的思考或意见在作者之间来回传递时,它们被夸大为确定的事实,一位作者的断言构成后来另一位作者进一步猜测的基础。”

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中国本土艺术评论者遗忘的美学概念终于获得了重视,通过书中的研究考证看到中国的绘画艺术的变迁。

1928年立体派的出现,欧洲画派又如何受到国画风格的影响,从东方主义到西方态度,让人思考康有为的艺术生活哲思,看到塞尚作品中主观的西方与客观的东方。

从陈师曾《读画图》体会“画中画”保守而独特风格中的背景故事。钱钟书在读到翟理斯翻译的“气韵生动”时的“悠谬如梦寐醉呓”,理解马古利斯说的“中国艺术表现出更多的精神洞察力”。

柯律格教授的这部著作从艺术,绘画,翻译,历史多个维度,打破全球艺术史存在的闭环,带来全新的视角,带来关于全球艺术的深度思考。

艺术的气韵,历史的回音,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在时间的长河里。

相关文章

  • 回音壁效应

    从历史的回音壁又跳到了回音壁效应,历史有回音,会印证在每个人的身上,那么自然的,回音壁效应也是存在的。 回音壁效应...

  • 诉说—历史的回音

    岁月的沧桑,历史的剧变,让多少曾经的辉煌如一粒尘埃,消失在人世间,无处安放! 大湾老四中虽然现在房屋还在,但已陈旧...

  • 《万万没想到》

    回音室效应,沉没成本

  • 回音

    看镜子时,照出倦意。 呼吸间,听到焦虑。 一阵风过,轻拂睡意。 最妙的回音,是孩儿...

  • 回音

    那从远方飞来的消息 回应着你 也回应着我 我多半是读懂了 简单的消息是 我发出许久的回音 而你的初次怀抱 首次离去...

  • 回音

    终于行至舍身崖了,对面的 央迈勇洁净而肃穆,一阵水声从山坳 传来,石径在水声里蜿蜒上升 一道绝壁上,有人盘坐着背对...

  • 回音

    我有时会看到山间的阳光,顺着风的边沿倾斜而下 有时也能想象在一望无际的田田野,肆意奔跑 或者在沉闷的地铁中,在川流...

  • 回音

    澄明是通过偶得的一篇经验之谈、一个朋友圈成果曝晒、一话漫不经心的闲说。蓦地回声,击中心骇。

  • 回音

    回音把故事唱了又唱我们交换同样的悲伤 寂寞因寂寞掂量一掂重量把生辰丢在手边 把喉咙塞进山间的罅隙时间挤一挤石头时间...

  • 回音

    突然,也想记录点什么? 小的时候幻想着各种目标,简单而又实际,快乐并且满足。 然而成长以后,吃多了红烧肉,便也不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音室》——艺术的气韵 历史的回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mp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