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止学》——用势卷(3)

《止学》——用势卷(3)

作者: 沉睡的母狮 | 来源:发表于2022-09-27 09:52 被阅读0次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周易·系辞下》

    3、众成其势,一人堪毁。强者凌弱,人怨乃弃。势极无让者疑,位尊弗恭者忌。

    译文:众多的人才能成就势力,一个人却可以毁掉它。有势力的人欺凌弱小的人,人们怨恨他就会离弃他。势力达到顶点而不知退让的人让人猜疑,地位尊贵而不谦恭的人使人嫉恨。

    读到这段话,我想到了“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和位是啥关系呢?这里的德就是德行,不是德性,立己是德性,达人才是德行。德和行有关,一定会涉及到位。无论一个人做啥事,都少不了位。不管你知不知,位一定是存在的,你在公司或者是领导,或者是其它职位,或者是员工,你或者是教师或者是学生,你或者是医生或者是病人,你在路上,就是行人,你去旅游就是游人……位伴随着你的一言一行。时刻离不了的。换言之,德必须通过位来成就,位是德的行动尺度。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就要看这个人的言行符合不符合他所在的位。这就是德和位的逻辑所在。

     东汉末年外戚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了天下的实权。但是董卓非常的残暴,德行缺失,不但秽乱宫廷,还屠杀平民。德不配位,很快天下人都对他反感透顶。大臣王允就联合将军吕布,趁机把他杀了。王允掌握了大权,人们本来对他抱着一份希望,却没想到此人同样心胸狭小,不堪重任。董卓虽残暴,却善待人才,对大文学家蔡邕极其恭敬。董卓被杀,蔡邕想起自己因为董卓,结束归隐,出仕做官,并且多次规劝他善待天下人,就忍不住叹息了一声。没想到这叹息,引起了王允的不满。他认为蔡邕是同情董卓,与天下为敌,执意要杀蔡邕以平民愤。这个举动令所有人震惊,大臣们说:“当初汉武帝都不杀司马迁,还让他写出了《史记》这样的书来,蔡邕不过叹息了一声,不至于到死罪的地步吧?”但王允不这样认为,他不接受大臣们的建议,也不接受蔡邕的道歉,执意把他杀害了。大臣们私下说:“王公这个人,德不配位。有道德的人,懂得纲纪,懂得文学著术,是国家的典籍,废弃了纲纪与典籍,一定不长久。”果然不久以后,王允也和董卓一样被杀。人的德行是一切的根源,董卓、王允都没有德行匹配,注定了失败,惹来杀身之祸。

    在其位谋其政就是德位相配,在其位不谋其政或不在其位谋其政就是德不配位。说得再通俗一点儿,就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白薯,不过白薯也不见得能种好,白薯种的好也离不开辛勤的劳作。

    一个人的品德是一定要有的,有了这个品德,才能人间清醒。当然,最好的品德都是砥砺修来的,修之于自己的内心,才会坚守住自己的品德。不然就是伪君子那一套了,这早晚也会露馅的,也会出现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个铁律的。懂得与人为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懂得多说好话,温良恭敬,谦让有礼,善始善终。品德是我们的第一资本。让人负起了能负的责任,也让人负起了不能负的责任。

    古人说:“德在于积,善在于行”。德需配位,方可得长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止学》——用势卷(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om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