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回到家乡,遵父母命考取了事业编制,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父母帮助买了固定的住房,拿着说高不高说低不低的工资,并且有一辆普通的代步工具。
这样的生活是多数人眼中向往的生活,但又是多数人不愿意尝试的生活,因为总觉得它缺少些什么。
对,激情。事业单位是论资排辈的,如果从小娇生惯养,性格比较冲动,不擅长和人虚与委蛇,看不惯的地方总是难以克制自己的情绪,就会常感压抑郁郁不得志。
同龄的人如果在大城市里打拼,虽然具体的生活不尽如人意,但总给人踌躇满志的感觉,比起一眼可以望到退休的日子,还是愿意过有挑战性人生。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兴起了一种叫做“标配人生”的模板,你在什么样的人生阶段就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
上学的时候,成绩是衡量好坏孩子的标准;升学的时候,985、211要设定为你的目标;工作后,要有房有车;30岁的时候要成家立业,生孩子......才是所谓的成功人士。
很多人都在朝着这个模板不屑地努力着奋斗着,可以说父母也是以这个为标准来安排我们的人生的道路的。
可是人生真的可以标准来衡量得失和成败么。
现实会告诉你,从来没有所谓的固定条条框框,你愿意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在于自己的选择。
并不见得标配就是好的,也许未达到,也许超过了,但只要有你既定的目标,你的人生就是成功的。
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其实可能会存在两种结果,成功与失败永远是并存的。
如果义无反顾的踏出这一步,可能会经历失败或者挫折,但不折腾一下你永远可能没有结果。
有人喜欢在舒适圈里,在该做什么的年龄做什么,有人愿意反其道而行之。
这本身并无对错可言,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朝着自己既定的方向,无愧于自己的人生,就够了。
世间并无所谓的生活模板对错,有些人一生下来就含着金钥匙,命运早已给他了他自信的筹码,有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自己满意的生活,亦不关别人什么事。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何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呢,何必在意是不是所谓的“标配”。
学生时代,总会被认为没有好成绩,便是差生;考不上好大学,便注定不会有多大的出息;进入社会后若没有一份安稳的工作,便是不靠谱的;到了一定的年龄,还不结婚就是不正常的,怀疑对方是否存在缺陷或者心理问题;结婚了没有按时生孩子,便被各种质疑和投以奇怪的目光。
达不到所谓的“标配人生”,便代表人生的失败......
从社会发展来看,现在的人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在还不能承担起家庭责任的时候非要按照世俗养一个孩子......那这样的人生就真的是好的吗?
比起来按照自己的节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出的决定,实际上会更让我们感觉舒适。
在30岁之前买房极其困难,那就好好积累经验、掌握更多知识,安安稳稳睡个好觉,按部就班地前进。
超出自己能力的人生,只会让你陷入痛苦的深渊,人生不是用来攀比和追逐,而是一场一边走一边欣赏美好风景的旅程,如果什么都要按照固定的模板,很难活得出自己想要的精彩。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目标,而每个人在自己最大能力之内,慢慢靠近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才是最现实的做法。
时间会给我们想要的美好和温暖,与此同时,岁月也不会被辜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