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期末,孩子和家长以及老师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也像气球一样,稍微有点都有可能泄气了。因为有时候对于孩子的情况,孩子自己不清楚自己对于数学的状态,然后家长也觉得到底该多做题,还是做题,让孩子可以获得更多。我自己的复习策略是:
这学期数学一共有6个单元,那么先和每个孩子讨论一下,自己最熟悉的单元是哪些?自己觉得最为困难的单元是哪些?然后和孩子先把容易的单元过一遍,让孩子说一说对单元的认识和理解,自己对于相应的考题会有哪些?以及我们要用到的方法是什么?就是简单的内容,需要保质保量有效率地完成。可以说1天的时间就搞定了。然后再对复杂的内容进行梳理,每个单元的逻辑都是学习新知识,然后运用知识。那么对于知识点是一定要通的,这样一通,那么就可以比较容易解决知识性错误了。最后就是对解决问题,找不到问题解决的关键,是经常出错的点。这个时候,需要的不是我们咆哮,而是耐心地听孩子对题目的理解,他或许有自己的理解,也或许没有,如果没有的话,那么就你来讲解。可是如何讲解呢?一定是对数学数据的理解,然后再去找数据数据之间的关系。就是因为不明白数据的含义,便不会找到数据之间的关系,找不到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不知道该运用哪些知识点来解决了。
所以,对于孩子的数学复习。首先要分类。从容易的着手。其次要知道孩子的理解在哪里?多让孩子说说他对题目的理解。最后让孩子找到数据的含义和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当他熟练几次以后,他就会觉得数学原来真的简单。这期间我们要避免消极评价的产生,对孩子不对的,可以说:再想一想?对孩子对的,立马要说:你的理解完全正确。建立数学自信,才是让孩子改变的有效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