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标榜自己是逻辑思维能力很强的人,直到看了这本《榨书》,才知道自己嘴笨,不会表达,看了书也讲不出12345,就是因为对逻辑力只是有模糊粗浅的认知,更不会在表达中刻意应用那些逻辑模型。
相信很多人都跟我有同感,看了一本书,觉得很好很有用,想推荐给别人,却只能干巴巴地说“这书太好了”,却说不出到底好在哪里。
其实问题就出在逻辑力上。行文的逻辑之于文章就像穿珠子的线,没有线,珠子只能散乱成一团,让人感觉没有头绪。
书中提供了三种最常用的逻辑模型。
第一种是金字塔结构,最上层是观点,下一层是支撑观点的理由,再下一层是支撑每个观点的事例。理由、事例之间应该是相互递进的关系。比如阅读力的部分,就提到一个观点:有6种阅读方法。然后分别写了每种方法是什么,应用场景是什么,最后举例哪本书可以用这种方式来阅读。
第二种是MECE分类法。简单说就是相互穷尽,不重不漏。这又有5种方法,分别是二分法~如黑与白、外国人与中国人、内与外,程序法~如PDCA循环,要素法~如《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公式法,矩阵法~如时间管理四象限。分类法通常用于金字塔结构的下面两层,用来显示理由与理由、事例与事例之间的逻辑递进关系。
第三种是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是根据个别现象总结出一般规律,比如乌鸦是鸟,乌鸦会飞,喜鹊也是鸟,喜鹊会飞……假如穷尽所有的鸟都会飞,就能得出结论:鸟都会飞。演绎法是指先有一个大前提,再有一个小前提,最后推出一个结论。比如: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也会死。
掌握了这些逻辑模型以后,读书的时候刻意去归纳总结其叙述逻辑,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一层,脉络和重点突出,就更容易留下深刻印象,知道好在哪里。如果在表达输出时能用上这些模型,头头是道的讲出来,则容易把书中重点讲清楚,进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