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年谱(294)】1943年,毛泽东50岁。
1943年7月12日,毛泽东复电彭德怀:
决从五台区先调六个团至晋西北待命,由吕正操率领,可将晋西北工作交他管理。如榆林方面有事,又可要吕担任北线。
7月12日,毛泽东致电聂荣臻、萧克并转吕正操、程子华等,指出:
蒋介石、胡宗南有以董钊驻榆林从北面压我之势。“决从五台区调六个团由吕正操率领西进,至晋西北待命。不论蒋、胡此次是否实行进攻,此六个团西调计划不变更。”
为何毛泽东点名吕正操来守卫延安?
此时的吕正操,已经成为冀中根据地的传奇。
吕正操(1905年1月4日—2009年10月13日),原名吕正超,字必之。在日俄战争的战火中,吕正操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县唐王山后村。上小学4年级时,因家里贫穷,只好辍学回家种地,又当了学徒工。
1922年,17岁的吕正操参加了东北军,走出了实现自我梦想的第一步。吕正操将军回忆说:“我在少年时代,就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家乡人民的压榨与杀害,从心里痛恨日本鬼子。入学时,老师给我起了个学名,叫‘正言’,后来我自己改为了‘正操’,意思是操练好了去打日本侵略者。”
吕正操参加的是张学良的东北军卫队旅。由于他念过书,又能写一手漂亮的小楷,在第二年冬天,他被张学良推荐考入东北讲武堂去深造。1925年毕业后,吕正操当上了张学良的少校副官、秘书、同泽俱乐部干事。直到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吕正操一直在张学良身边任职。
1925年从东北讲武堂毕业:
“西安事变”时,吕正操是张公馆的一名内勤,与应邀前来西安共商大计的中共代表罗瑞卿、许建国等人常有接触。“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吕正操到国民党53军六九一团任团长,此期间被中共中央北方局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东北军军官中,吕正操以力主抗日著称。他拥护中共中央“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他结交共产党人刘澜波、孙志远等人。1937年“五四”之夜,在赴石家庄行军途中的一个帐篷里,中共北方局派来李晓初,代表党组织秘密地举行了接受吕正操入党的庄严仪式。
冀中三战
卢沟桥事变后,吕正操按照共产党的指示,率领六九一团由石家庄挥师北上,在地方党组织配合下抗日。
9月15日,永定河战斗打响了。六九一团隶属于东北军五十三军一三〇师。一三〇师师长周福成视六九一团为异己,有意把这个团部署在安次、永清附近永定河一个三面受敌的突出部位,企图借敌人的力量来削弱这个团。
吕正操把团部设在曹家务,率领全团担任永定河右岸的防守,与日军隔河对峙。正午12时许,日军开始全线进攻。炮弹铺天盖地而来,倾泻在我方阵地上,空气弥漫着呛人鼻孔的火药气味。
吕正操指挥全团坚守阵地三天,完成狙击任务才奉命后撤。
10月9日,在束鹿半壁店,六九一团与日军小股骑兵遭遇,再次发生交火,使日军损失不少。
结束战斗后,吕正操率部转入河北藁城县梅花镇一带,随即再次与追随而来的日寇激战。日军损失惨重,后续增援部队将怒火发泄在梅花镇村民身上,全村共2500人,惨死在日军屠刀下1500人,这就是冀中抗日战场上骇人听闻的梅花九九惨案(即农历九月九日)。
作为五十三军的后卫部队,六九一团奉命往南撤退。但经过三次战斗后,六九一团越战越勇,士兵们对于南撤命令很不满。
小樵改编
梅花镇战斗结束后,六九一团车道晋县小樵镇休整。 吕正操决心队伍改编。
他连夜召开了党的会议,传达了中共北方局的指示精神,党员们讨论了部队目前的处境,具体研究了部队整编和北上行动的计划。大家的意见非常一致,很快就作出决议,并作了明确的分工,分头去做工作,为召开有士兵代表参加的官兵代表会议做准备。
抗战时期的吕正操:
全团官兵代表会议在一所小学校的大教室里举行。每个连选两名代表参加。最先到的代表,多数是共产党员和“东抗”(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队员。
1937年10月14日(农历丁丑年九月十一日)这一天,原东北军第691团走向了新生,每一名官兵也都走向了光明。一夜之间,官兵们左臂上佩带了蓝边、中间有红五星的“人民自卫军”臂章。吕正操对官兵们说:“这是光荣的一天,也是载入史册的一天。”这就是著名的“小樵改编”。
在小樵镇掀起了青年报名参加人民自卫军的热潮。这一天,是1937年10月14日,阴历丁丑年九月十一。
攻打高阳
小樵改编的当天晚上,吕正操率领这支抗日队伍往北进发。从小樵去深泽,从深泽又到了安国。在那里,和中共保属省委负责人侯玉田、刘亦珺等正式接上了党的关系,商定了进军路线,经博野到蠡县,然后进驻高阳。
10月31日,人民自卫军进抵高阳城下。当晚,吕正操指挥部队攻城。只打了两发平射炮,即将南门炸开。
打开高阳城,震动了整个冀中。吕正操主持公审大汉奸尹松山,大长了抗日军民的志气。这时,老百姓们知道了“人民自卫军是抗日的队伍”,“这支队伍和地主武装不一样,是为百姓除害的”。人民自卫军的名声越来越好,吕正操司令员的名字也越来越深入人心,部队得到迅速发展,超过5000人马。随后,定县、藁城、无极、深县、武强、安平等地的广大青年在当地党组织领导下,踊跃参军,为国抗日,很短时间内,就吸收了大批青年,包括一批知识分子。
开辟冀中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通知吕正操,让他亲自带队到平汉铁路以西整训。1937年12月12日,人民自卫军分路抵达路西阜平县王快镇一带,进行整训和军事训练。
吕正操等领导人和聂荣臻住在一起,共同学习毛泽东关于平原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统一战线、群众工作、建立政权等重要内容。吕正操懂得了“冀中这块抗日根据地,是共产党领导下首创的,其意义非常深远”。
人民自卫军在晋察冀军区所在地整训了两个月,1938年春节前后通过敌占平汉铁路返回冀中平原地区。人民自卫军返回冀中后,吕正操遵照党的指示,因势利导,多方改编地方武装、抗日义勇军、民军、联庄会等人马,加之正常扩军,部队逐日增人添马,很快由几千人扩充为两三万人。抗战情绪,势不可挡,直至发展到十万大军。
平原游击
中共中央鉴于冀中地区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为解决统一党的领导、统一军队编制、统一政权组织和群众组织等重大问题,指派26岁的中共北岳区委书记黄敬到冀中任区党委书记。
1938年4月21日,在冀中腹地安平县城,由黄敬主持召开中共冀中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地方区以上、部队团以上党的组织都有代表参加。
会间,成立了中共冀中区党委,统一党的领导,通过决议成立冀中行政主任公署,统一政权组织;统一整编部队;取消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建立军区一级群众组织;认真执行减租减息,严禁高利贷,切实改善人民生活,建立统筹统支的财政经济制度等。
这次大会开了12天,5月初结束。这次会议使冀中地区各项抗日工作顺利地开展起来。吕正操在回忆录中说,他对这次会议非常高兴和满意。
根据中央命令,冀中部队改成八路军第三纵队,并成立冀中军区,下属4个军分区,第三纵队和冀中军区均由吕正操任司令员,孟庆山任副司令员,孙志远任政治部主任。此外,尚有若干独立旅、游击师、回民支队等陆续编入序列。
由于冀中地区武装力量实行统一领导,改善了装备,加强了政治工作,不断主动袭击日军,军事影响力大增。
1938年11月24日,身在延安的毛泽东代表中央给聂荣臻司令员发电指示:“冀中地区的中心任务是巩固现有武装部队,依靠群众力量,坚持长期游击战争。”为此,党中央作出严密部署,派贺龙、关向应率领第120师从晋西北到达冀中地区,共同携手开展平原游击战争,推动人民军队正规化建设。随后,又派程子华任冀中军区政治委员,并由他从延安带来一批军政干部充实冀中部队。
经过三年艰苦奋战,冀中抗日根据地成为矗立在平原大地上的一座坚强堡垒。西接平汉铁路,东临津浦铁路,北临大城市北平、天津,南界沧石公路,号称800万人民的模范抗日根据地,享誉抗日前线。
1941年5月4日,冀中军区成立三周年之际,毛泽东亲笔题词,由延安送到冀中地区。题词原文如下:“向着铁的党军和野战军前进”。
掌史突围
1941年,冀中抗日进入最艰苦严酷的阶段。上半年,日军对冀中区展开全面的“蚕食”进攻,把占领点、线扩展为面,以“ 蚕食” 结合“ 扫荡’ ,步步压缩抗日根据地。这一年,日军华北派遣军总司令易人,上任的冈村宁次提出“ 治安强化’ 的战略方针。
在反“ 蚕食” 和反‘ 扫荡’ 斗争中、冀中军民创造了平原游击战争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建国以后被搬上银幕和舞台的《地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以及《平原作战》等, 影响巨大,都为这一时期的真实斗争作了艺术上的注解。在白洋淀地区,人民还组织起了水上游击队雁翎队。
1941年5月和6月两个月的反“扫荡”中,冀中部队共作战272次,击毙日伪军3891名,击伤日伪军7521名。冀中八路军主力伤亡4671人,区县游击队损失5300余人,被杀害、抓走的群众达5万余人。
在残酷激烈的作战环境中,吕正操沉着、果决、满怀激情,斗志昂扬,表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在冀中百姓中誉为传奇。
1942年6月12日掌史突围战最为人关注。当冀中党政军民领导机关在主力部队保护下凌晨住进冀南地区威县掌史村时,日军据点得知有八路军的踪影,开始小兵力试探,继之以几千兵力严密包围村庄,冀中部队与敌激战竟日,星夜突围,胜利冲出包围圈。
掩护冀中军区机关突围的二十七团以一个团的兵力对数倍之敌,坚守阵地,沉着英勇,使日伪军付出高达七八倍的伤亡代价,取得反“ 扫荡” 的重大胜利。中央军委电令嘉奖:平原游击战坚持村落防御战的范例。
经过掌史战斗的冀中领导机关遵照八路军总部命令,借道冀鲁豫边区转向太行山山区,靠近总部领导机关。
离开冀中
史掌突围后的吕正操, 和黄敬率部队顺利走到冀鲁豫军区驻地,受到司令员杨得志、政委苏振华的热情接待。8月底,他们向太行区转移,到涉县时,刘伯承、邓小平亲自迎接,彭德怀也来看望慰问。
1940年,吕正操与罗瑞卿(左一)、彭德怀(左三)、朱德(左四)和聂荣臻(左五)在山西合影留念:
吕正操在八路军总部住了一个月后,途经晋察冀的平山、阜平一带,于1943年1月回到冀中军区驻地唐县张各庄。同年8月,中央军委调吕正操带冀中军区六个主力团去延安。
9月初, 中央改令已到达晋西北兴县的吕正操留在晋绥军区,任晋绥军区司令员。从此,吕正操离开了自抗战以来他战斗了将近七年的冀中大地。
1955年吕正操被授予上将军衔:
1944年冬天,吕正操作为中共“七大”代表到了延安,见到了毛主席。
那天,毛主席一见到他就笑着说:“你给我的信我看了,就是你那个签字为难了我,猜了半天,才认出是吕正操。”毛主席问他:“干嘛要把三个字连成一个字呢?”吕正操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两天后,毛主席派人用车将吕正操和林枫同志接到枣园吃晚饭,他们边吃边谈一直到深夜。告辞时,毛主席还端着蜡烛为他们照明,一直送他们走下山坡上了汽车。党的“七大”,吕正操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