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后画的手账(๑ºั╰╯ºั๑)
上周,我来到了很多人都梦寐以求考上的上海戏剧学院。
放暑假了,很少有同学继续留在这里练习。路上走着的都是一些同我们一样来参观的家长和小朋友。经过了漫长的等待,我们终于踏进了上戏的门。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爬满了爬山虎的墙。放眼望去,植被很多,与之相应合着的,是非常复古的建筑。上戏有很多楼。除了作为教学楼的红楼,还有宿舍楼, 其他很多都是以上戏历代有名的校长或者资深的老师命名的。每一处建筑楼,虽然风格都很相似,但是带给人的感觉却又不一样。有些,让人感觉庄重;有些很有生气;还有些让人感觉十分深邃,捉摸不透。
走在上戏的大路上,两旁有休息的椅子,大片大片的草坪上,是绿色的,稚嫩的小草,坐上去软绵绵的,非常舒适。夏日照着我们,清凉的微风吹起了我们的头发。伴随着这微风,我们走遍了上戏的每个角落,我顿时觉得,上戏原来不大,但是它却可以孕育出那么多有潜力的演员,真神奇啊!
走着,走着,最后,我们来到了红楼。
红楼大门的正前方,写着的是一段校长的话。
グッ!(๑•̀ㅂ•́)و✧很有哲理的一段话((ง •̀_•́)ง),接着,我们在红楼里开始了一段“奇妙之旅”。我们从门上的玻璃看每一个教室。刚开始看了一间又一间,并没有什么发现,教师基本都一样,桌子椅子讲台,我们仍旧不甘心,一层楼接着一层楼,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三楼,我们看到了,服装设计的同学设计的衣服,每一件都特别华丽,独一无二。这些服装让我想起的,是《纳尼亚传奇》。
(ง ˙o˙)ว (・ω< )而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即使放暑假了,却仍然有学生跟老师(导演)进行排练。走到三楼的尽头,听到了,老师在教导学生的声音,还有学生正在说着台词的声音。让我更加惊叹的是,即使他们说得很快,但是我却能清楚地听到每一个字,不愧是能考进上戏的学生!那几位老师感觉也十分有经验,总能清楚的让学生知道哪里还有不足。
离开了红楼,正当离走之际,我们又听见了音乐剧的声音。循着声音,我们一步步走向了一个小剧场。学生们也在排练,他们伴随着钢琴的声音,钢琴仿佛为他们打着节奏。我们听了好久,每一次当想离开的时候,却又被吸引回去。好像磁铁一样。那就不勉强了,我们继续听着。歌曲结束了,另一个场景出现了,原来这是中英文穿插的!当中的台词也很有意思,两个人仿佛在“互怼”,但是是用唱歌的方式。一个人说“yes,I can”另一个人“怼”“no,you can't”就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却让我们感觉一点也不枯燥,仿佛还给这部剧添加了一份“乐趣”。我想,这部剧吸引我的并不仅仅是歌声、有趣,更加吸引我的应该是找到了同感,看着他们那样自信的站在舞台上,用歌声肢体语言和台词表现出他们想表达的情感,就如同我们在演戏剧时的一样。戏剧真神奇,虽然是中英文结合,但是听起来却没有负重感,很轻松。这让上戏对我越来越有吸引力了!
临走前,看着那几个字,“上海戏剧学院”,想到的,是一个如同胶囊一样的学校,看着小,但是里面却有很多的营养。让我又想起另外一句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最后离别时的那一眼,
我看到的是诗意,
是书香,
是戏剧,
是宁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