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虽可独立成篇,但若想看小花的“探索”过程,可戳第一篇探索平凡的日子 - 简书
课题二:发现改变的我
“尝新”这一小词也许对千禧一代而言并非生疏,我们的出生即是新世纪的开端,然而,若仅停留在“种草”“刷店”,未免有失深度。
我是念旧的,总是专注或执着于自己所感兴趣和热衷之事上,但受限感总会迫使我去做些改变与突破,哪怕只是点一道自己从未品尝的料理;他们说,我是理性的,在已知后果的前提下我不会任由自己放纵喜爱,哪怕仅仅是听嘻哈会促使我心浮气躁,我也会有意回避转向轻音乐......
有人说,如此的人生又有何念想?有何意义?这便是关于个人选择。YOLO(you only live once)族的喧嚣下确实更多人开始珍惜时光体验人生,然而,在体验之后却当有所沉淀,改变,进步,如此。
因此,我常常反思着过往的生活态度。“思维是灵魂的自我对话”这话一点没错,闭眼,回想,在错乱与得失间,你又是如何迷失的。
我是个极爱旅行的人,风格也在不断改变着,自小因为母亲工作原因,便是穿山越岭过,西藏,海南,新疆......那些自然风光中的震撼便是在后来内化成了放得开的胸怀。然而,近些年,便愿意慢下来走街串巷的去感受那个城市,那个小镇所独有的生活气味,我喜欢搭乘城市的公交去往街边的早餐店,步行在生活区边吃宵夜。
中国很美很有味道,在每座不起眼的小城里都隐藏着一家或几家百年老店,这很有趣,当你意识到自己与百年之前的人同吃一碗米粉时,好像时间错位都不再是科技难题。同样,当你品尝的多了,心里的评价表便慢慢建立了,你会开始观察餐厅的环境是否卫生舒适,你会在意吃法是否讲究,咸淡是否适中,你会根据他的食物去评价这个城市。是只去一次?还是常年备选?
在这个问题上母亲总有自己的做法:她说,在你的旅行计划清单里一定要留下些遗憾这样你才会再有机会前来探访,而非偏见下结论。
我生活过两座城市,一座北方小城坐落黄河两岸,一座南方都市细腻格调。
我自兰州长大,牛肉面的气味是每日早晨的起始,那里有冰天雪地,有大清真寺,有夏进牛奶,有凉皮,有甜胚,有天桥伙伴,有火烧云.......如今时常怀念着,但,当你再次走进,你会发现和你所期盼的,怀念的味道,有所不同,因为在离开的几年时光里你还是变了,无论是对气候的习惯,还是口味的轻重,这便是最让我泄气的了,无从追忆,无从回响。
家族都是上海人,所以生活习惯口味多半有着南方口味,所以,后来回来上海反倒不觉菜过甜,老字号的大富贵,馄饨,辣酱面......那日,偶遇飘雪,同学和老师兴奋的走向窗边,我却独自不动,我知道那不是真正的雪,它留不住,也从未想要留下,只有出走自然的人们去追她,追不上的。
于是乎,我渐渐的发现,其实不是味道变了,而是我在变化----何事何物相竞争之时一定是那个关乎文化,关乎情感,胜。
以下是我整理回顾的部分旅行(照片自制,请勿转载),因为很多都有写过专题文章,所以只是简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