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秀才起兵,光武中兴

秀才起兵,光武中兴

作者: 如一书 | 来源:发表于2018-06-27 14:09 被阅读79次

    刘邦是妇孺皆知的皇帝,尤其是其“地痞”形象更是为人津津乐道。何以如此?他们可以投射常人的“暮为放牛郎,朝登天子堂”的心底愿望。另一个为人熟悉的则是汉武帝刘彻,为什么?因为他格局宏大叱咤风云,这也成为人们内心的投射,普通人哪有这样的气质,但渴望这样的气魄。

    这两个人也确实了不起。刘邦靠着自己的天才打下天下,怎么理解他的天才呢?一个没有背景的人能逐步的凸显出来,不靠天才靠什么?手下网络韩信张良萧何等了不起的人物,这些人凭什么信任刘邦?牟先生评价刘邦是尽气的代表,即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天才特质,虽然过程中被项羽欺负得够呛,但最终还是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建国后则仰仗萧何的移植秦制,顺利的安定天下。

    随后的文景二帝王,尤其是文帝,躬修玄默,重黄老思想,休养生息,把汉朝带向了繁荣壮大,同时又注重贾谊等有才学的人,移风易俗,教养太子,一方面创建国家的文化氛围,强调对百姓的教化,一方面培养太子的文化修养,为治理国家奠定基础。再就是为了制约诸侯王的权势,颁布推恩令,让各诸侯也分封自己的亲族,这样,就把诸侯王的土地散碎化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自的独立性越发增强,而领土面积越来越小,这就不会对汉王朝构成威胁了。不仅这些,文帝在边境操练军队,大大威慑了掠夺成性的匈奴。

    很快到了汉武帝,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其先祖是贫民出身,到他这里已然是地地道道的贵族身份,文化涵养很好,这样就具备了一个良好政治家的物质基础。从汉初高祖的踌躇满志,到文景之治,都注重文化的涵养。在政治方面,建国初设三公九卿,由开国功臣充当,他们只是皇帝的内臣,即帮助皇帝做事,不具有掌管国家事物的政治之内涵。后来贾谊论政,公孙弘以经学为相,才开始有客观的政治意味,自汉武帝以后,才出现布衣凭才学可以为宰相的开端,朝廷也确定了一些尊重宰相的规则,比如宰相拜见皇帝,皇帝要起身,如果在车上,要下车;宰相有病了,皇帝得去看望等。

    文化的兴起,以及皇帝对文化人的尊重,这是汉朝最靓丽的色彩。那个时候的宰相,确实有尊严。当然,不是皇帝尊敬了才算有尊严,而是说在当时的最尊贵者——这是在历史中说话,都能充分认识到宰相之价值。宰相代表的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以天下的兴盛为己任,否则就不是知识分子。再以后出现了董仲舒这样的大儒,读书人应该感谢董仲舒,因为他进一步树立了知识分子在朝廷中的地位,也让世人看到知识分子的力量,由原来的“天地君亲”之说变成“天地君亲师”。

    董仲舒建立了一套政治思想,人是天的副本,人的一切都由天定。值得一提的是,这套思想还限制着皇权,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就喻示着皇帝的政策有失当的地方以至于惹怒了上天,这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皇上无上的权利。由于这个时期强调了思想性,牟宗三称之为超越的理性。

    西汉的诸位皇帝,从开国的刘邦到刘彻,都是天才式的人物,一个是侧重行为的“大风起兮云飞扬”,一个是叱咤风云的“横中流兮扬素波”。前者仗天才无所不为;后者在文化熏染下彰显文化精神。也正是儒家思想的发扬,加上西汉末年的皇帝弱小,儒家推崇的尧舜时代的禅让之风兴起,商汤灭夏,武王灭商,刘邦之灭秦,又何不是天之“禅让”?王莽的禅让闹剧因之凸起,其实这属于窃国。刘秀挽刘家天下于狂澜,建立东汉。

    刘秀自然也是天资卓绝的人物,只是其气质与刘邦刘彻相比不是那种豪气冲天式的。那个时候的文化政治已经有所发展,前面已经说到贾谊董仲舒等的贡献,他们协助皇帝建立了具有现代政治意味的宰相制度,使得政治有了客观价值。但皇权至上毕竟也是事实,汉武帝更是喜欢自己说了算,而宰相等代表的是百姓或者文化,是对皇权的一种限制。如果皇帝有现在民主总统的意识,自然会把宰相等文官当作极好的合作者,共同为人民服务,但当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主人意识很强大,所以就启用内朝尚书,其实就是自己私自组建了一套管理班子,没经过朝廷的正规程序,目的就是褫夺宰相权利。最初尚书官阶很低,与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称“六尚”,所谓“尚”者,主也,也就是皇帝,伺候皇帝做以上事物的。但因为协助皇帝做政务,权力渐渐大起来,虽然在性质上属于皇帝的秘书,但因为皇帝的重用,权势就与宰相等知识分子代表相抗衡。后来內朝或称中朝与宰相等领衔的外朝就明晰的成为两部分。

    刘秀也继承了这种结构,东汉开国初,为了防止出现西汉时期功臣谋反,采取功臣不任吏职的政策,但也封赏了他们,三百六十多位功臣成为列侯,自可颐养天年。随后展开了自己的政治措施。《循吏传》记载:“光武长于民间,颇通情伪,见稼穑艰难,百姓病害,至天下已定,务用安静。解王莽之繁密,还汉室之轻法……故能外内匪懈,百姓宽息。”但光武对官吏却是“严猛”,本质上是严格的落实治国之理。光武帝不再像刘邦刘彻那样属于超越理性之表现,而是坎陷而为具体可操作的理性措施,这就形成了详尽的吏治系统。简单说,刘邦刘彻等自恃天才,举手投足就成大事,不必在意宰相等的意见,随性生活,快意人生,刘秀则在顺应前朝文化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管理制度,靠制度说话。

    刘秀作为高祖九世孙,起兵反王莽而恢复汉朝,但他不是一介武夫,他本是文化人,文化经典熟稔,长于理性,其称帝后,也因凝练的理性做出理性的制度。至此,汉朝由刘邦的天才时代,经过汉武帝时期理性之超越表现,转至光武则为理性之内在表现,政治在逐步客观化,才有光武中兴。

    只是因为皇权的世袭依旧,皇帝的权限高飘不受限,以至于这些理性的制度的发挥,也就是最广大的人民的权利的保障,依然不能落实,这也就成了历史的问题。

    ——《历史哲学》阅读笔记之二十。

    i���H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秀才起兵,光武中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vb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