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近日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美国的一对小姐妹因为专注追小鹿,在森林中走失了。
当时天气寒冷,还下着雨,姐妹俩在这么恶劣的条件下,居然仅凭着雨水和雨衣活了下来。
在被困44小时后,救援人员终于找到了她们。医护人员赶紧帮她们检查身体,却意外地发现俩人身体状况良好,丝毫没有一点受伤的迹象,真的很幸运。
户外生存专家说:“真的很难得,她们能在这么小的年纪,就懂得用雨衣搭成帐篷,来保持身体的干燥。因为在野外保持干燥是最重要的,保存住热量才不至于被冻死。”
事后姐姐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每年夏天的时候,爸妈会经常带她们去露营,还教给她们一些野外生存的知识,自己也懂得怎样生火来保暖。平时也很喜欢看野外生存的节目,所以知道怎么保护好自己和妹妹。
8岁的孩子面对困境如此冷静,真的不简单。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孩子在森林里走失了,他会怎么做?能像这对小姐妹一样独立地想出解决办法吗?
科威特作家穆尼尔.纳素夫曾说过:独立能力是人生的基础。
从采访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的父母平时很注重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所以在遇险后姐妹俩的存活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 2 -
没有独立意识的孩子,遇到困难就屈服
同事老白很犯愁,周末儿子闹着要去学攀岩,刚开始小家伙很兴奋,穿上各种装备和护具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慢慢往上攀爬。半山腰处有一个突起,一爬到这个地方,孩子就掉下来了。
在老师和爸爸的鼓励下,他接连试了三次,还是没爬上去。孩子觉得太难,不愿再作尝试,
回来以后也再不提学攀岩的事。
这已经是他放弃的第6个兴趣爱好了。每次遇到一点困难,就不愿意再继续学。老白很担心孩子日后一事无成。
老白的儿子小时候一直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俩老对孩子特别溺爱,孩子稍微遇到点困难,就会立马跳出来扫平,从不给孩子思考的机会。
有一次吃鱼,孩子被一根小鱼骨扎了一下,从那以后,餐桌上就没出现过鱼。孩子玩耍时不小心撞到了桌腿,爷爷就把家里的桌腿全都包上了海绵。
最夸张的是,孩子5岁了,居然还没学会自己吃饭,奶奶总说孩子小,自己是吃不饱的。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逃避一切困难。”而给孩子机会去面对困难的权力,就紧握在我们家长的手里。
成长在庇护里的孩子,很难撑开奋斗的羽翼。
- 3 -
溺爱是孩子独立的绊脚石
家人的溺爱和盲目权威,阻碍着我们的孩子不能发展形成独立的人格,也无法具备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他们甚至很可能成长为:
a. 生活和情感上的低能儿
《新相亲大会》中,有一位留学新加坡的美女冯琛。从刚出场时的惊艳全场;到VCR中说不做任何家务;再到最后决择关头,还要咨询妈妈的意见,形象瞬间被大打折扣。
像冯琛这样的现象,在独生子女家庭和单亲家庭非常多。他们当中大多数人,从小活在父母的庇护里,凡事依赖父母和他人的意见,行事犹豫不决。
b. 团体中不受欢迎的人
电视剧《陪读妈妈》中的罗盼,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是父母对他非常疼爱,对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读好书”,从不注重孩子其他能力的培养。最终造成了罗盼生活无法自理,性格孤僻,在学校常遭到其他同学的嘲笑和排挤。
c. 啃老族、社会的寄生虫
表弟大学毕业3年了,还一直窝在家里,不愿出门找工作。刚毕业时要么嫌工资太低,要么嫌工作太辛苦,于是就这样一直拖着。
起初家里生意不错,父母也不着急,年来经济不起色,孩子继续啃老实在是个问题。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让他缺乏独立能力。”
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认可孩子人格的独立性,从小注重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 4 -
放手让孩子成为独立的自己
1、让孩子主动承担家务:
哈佛大学曾有学者研究表明,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相比,就业率为15:1,收入比后者高20%,而且独立性也更强。
著名的学前教育家张家麟先生强调:要教养一个孩子会动手做事。这就是指从小培养孩子动手做事的能力。
教孩子动手做事,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从身边的家务事开始,让孩子从小练习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
3~6岁(幼儿园):在幼儿园阶段时,主要由家长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丢垃圾、收拾玩具、摆碗筷、学习叠衣服、铺床以及选择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等。
7~9岁(一至三年级):上小学啦,要学习的东西也比较多了,除了学习更严格之外,家务也相对要提高了。比如:收拾书包、打扫房间、饭后收拾碗筷和洗碗、学会用电饭煲煮饭、将衣服分类放进衣柜等。
10~12岁(四至六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力气也变大了,可以帮助大人一起大扫除,学习使用吸尘器;还可以学做简单的菜肴,我儿子读四年级时,老师就曾布置过炒菜这个作业。
2、适当示弱,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总有许多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长不大,就连最基本的事情都做不好。但与此同时却凡事以自己为权威,事事包办。
事实上,适当示弱不仅利于亲子关系,还能帮助孩子锻炼独立能力。
年前,胡可在微博晒出,逛街让儿子提东西的照片。原因就是他们是男生啊,理所应当要帮女(妈)生(妈)提包呀。
懂得示弱的父母,孩子才能更快地成长为有责任心的人,而责任感是独立意识的基础。
3、让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和户外实践
去年12月,贵阳一名8岁小男孩,因为太调皮损坏了学校的公物,校长对其进行了罚款。
孩子小没有钱,只能跟妈妈拿钱。
妈妈对孩子说:“我可以借钱给你,但是东西是你损坏的,所以借我的钱必须要还给我。你虽然没有经济能力,但是可以利用周末的时间,捡瓶子挣钱还给我。”
用社会实践来代替惩罚,不仅利于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可以让孩子更有担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公益活动,和相关的户外训练营,来帮助孩子提升独立应对事情的能力。
心理学家克莱尔说:“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离 —— 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但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在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下,勇敢成长为独立而优秀的个体。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