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

作者: 小鱼_0582 | 来源:发表于2018-11-23 21:42 被阅读0次

今天讲了一篇习作,题目是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因为整个单元都是围绕观察展开,单元第一篇是《搭船的鸟》作者从外形、动作对翠鸟作了细致的观察,另外一篇是老教材里面的课文《金色的草地》,作者从草地颜色的变化到蒲公英在不同时间颜色的变化来展开,体现作者的细致观察,包括园地的两篇习作例文,分别是对小狗以及杨梅作了观察,其中观察方法非常多样,特别是对杨梅的观察,从看、摸、闻、尝等写出杨梅外形、味道、颜色的变化,整个单元的编排可谓是用心良苦,单元重点非常突出!因此在教学时我也是从各个方面总结观察方法!让学生先从模仿开始写自己熟悉的动物或者水果,为了亲身感受学生习作时的感受,特地自己先写一篇试试水!

                          故乡的板栗

我的家乡在江西省南部的一座美丽的县城,那里山水环绕、物产丰富,盛产多种水果,最出名的要数板栗了!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板栗树在春风的呼唤中苏醒过来,他们粗壮的枝干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一片片椭圆形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五一节前后,天气开始慢慢炎热,这个时候板栗开始冒出花瓣,空气中似乎弥漫着淡淡的清香味,那一条条、一根根的板栗花,还长着毛绒绒的细毛,远处看过去,好似无数条毛毛虫趴在叶子上,让人不敢接近!

夏初,板栗花凋谢了,长出了小小的板栗,刚长出的板栗跟花盆中的仙人球差不多,圆而多刺,颜色翠绿翠绿的,那一个个犹如小刺猬般的绿莹莹的板栗刺球儿好似和人捉迷藏似的藏在叶片中,尽管这样,儿时的我们仍然不亦乐乎的在一棵棵板栗树下仔细寻找,好像谁找的多,以后就能吃得多。

金秋十月,板栗成熟了,外面翠绿的尖刺慢慢的变成了咖啡色,随着板栗愈发成熟,咖啡色似乎变成黑色了,有的还慢慢张开了嘴,似乎在召告人们,可以来打板栗啦!记忆中的童年和打板栗密不可分,准确的来说和偷板栗密不可分,记得那时每天下午一放学,我们几个好伙伴便开始计划去偷哪户人家的板栗,通常是一片板栗林,一人在入口处放风,一人爬到树上,用长长的棍子使劲敲打树上的板栗,剩下的几人围着大树,在草丛中仔细寻找掉落的板栗!偶尔树上打落的板栗掉在头上,尖尖的刺刺到肉里,疼得龇牙咧嘴,可我们仍然在大树下找的不亦说乎,边找边笑,整个板栗林都回荡着我们的笑声,仿佛我们是在寻找世界上最美味的水果!

我们把偷来的板栗一个个挑开,里面露出褐色的板栗果子,但是褐色的并不是板栗的果肉,我们称它为板栗皮,板栗皮比较硬,我们小小的牙齿通常要拼命的咬才能咬开,里面还有一层薄薄的毛包住了果肉,轻轻一扯,这层薄薄的毛便脱落了,果肉黄黄的,放进嘴里,一咬,脆生生、甜津津的味道顿时传到你的味蕾,使人越吃越爱吃!

儿时板栗的味道时常在脑海中出现,虽然现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吃到板栗,但是再也没有儿时的那种味道了!

相关文章

  • 思维导图教你小学日记怎么写

    思维导图教你小学日记怎么写 日记一般分成生活日记、观察日记和随感日记三种。 生活日记就是要真实记录一天的生活;观察...

  • 学写观察日记教学反思

    本单元写作是观察日记,要求围绕观察对象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本单元的的课文《爬山虎的脚》《蟋蟀的...

  • 小池塘观察日记

    小池塘观察日记 ...

  • 思维导图教你小学日记怎么写

    日记一般分成生活日记、观察日记和随感日记三种。 生活日记就是要真实记录一天的生活;观察日记是把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侧面...

  • 写作从观察日记开始

    观察日记,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最好方式,观察日记的写法如下: 01眼睛观察法 把自己看到的如实表述出来 ,例如:看到的...

  • 不和我玩

    Children’s Natural Growth Observation 儿童自然生长观察日记 观察幼儿(Nam...

  • 2019-12-04

    Children’s Natural Growth Observation 儿童自然生长观察日记 观察幼儿(Nam...

  • 自然生长日记

    Children’s Natural Growth Observation 儿童自然生长观察日记 观察幼儿(Nam...

  • 我的老师生病了

    Children’s Natural Growth Observation 儿童自然生长观察日记 观察幼儿(Nam...

  • 《提升孩子智慧》摘抄录

    写日记有几个要点: 1、留心观察 要写好日记,就必须留心观察。写日记,就是捕捉生活中的小镜头,而这些小镜头,只有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察日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qys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