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五脏六腑,你更喜欢哪一个部位呢?或者说,你是轮流着喜欢某个部位,即需要它的时候更喜欢它,不需要它的时候就不喜欢它。这是我读完《齐物论》的总结之一,其实,我们不难看出,庄子的《齐物论》一般可以看成两种:一是,“齐”物论;另一是“齐物”论,即对齐物的论证。很多学着都是这样认为的,可我这次是以“太傻”的角度来尝试解释它。
简单说说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原子组成——一般情况下物质由原子组成分子,然后以大数目的分子通过各种力构成。既然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那么即使构成物质的机构或成分有所不同,但都是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而且又都在向外做辐射。因此物质都是具有能量波动的,这里就不细说这些了。
《齐物论》中庄子还列举很多其它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虽然没有直接说出“齐物”,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他那种心境已经抵达登峰造极的地步了,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也就是说合为“一体”,这个一体便是《太傻天书》中经常提到的“合一”。
“故贵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这是《老子》中的一段特别有意思的话,虽然这里说的爱不是太傻所指待的爱,但是却可以简易地理解为“服务他人的社会体系”。为什么可以这样理解呢?因为爱天下就像爱自己的身体一样,那为何不能理解为“服务他人的社会体系”呢?
服务他人的社会体系是以“爱”、“自由意志”、“光”等真实的东西为基础的,他们接受爱、传播爱,尊重自由意志,而且是自发性的体系。这个体系里的人为了清空那些大脑病毒采取了“坐忘”等手段,帮助人记忆自己原本就已经拥有的技能,而且他们坚信不疑地认为万物都是一样的,即我们是一体的,只是我们有我们还需体验的东西而暂且来到这个世界上体验。而爱,就是服务他人的社会体系的基石,一切都是在成为爱上进行,那怕其中有点小偏差——其实这样逃不过前年前的“老庄”思想的“魔爪”。这也许就是探索真理过程中的某种契机让他们如此“心有灵犀”,我们暂且叫它为“真”或者“合一”,也就是说“真”就是目的而合一只是为了成为“真”或者说“唯真”,当然我并不是说太傻就只与“老庄”相同,事实上它应该与任何的探索真理的书籍合而为一。
《齐物论》提出的问题本身就是最好的回答,而太傻作为现今的产物自然也有回答它的问题的答案。这也许只一种不由自主,因为他们都在试图找到“真”的迹象。其实就算“真”是绝对没有对立面的,它也必须是建立在万物之上便在万物之中展现,因此我们可以从万物中看到“真”的影子。也就是说,五脏六腑的存在必然是合乎“真”的规律,“真”便是一切形式的主宰,只不过这个真在现今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