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武侠江湖
像金庸一样永远活着

像金庸一样永远活着

作者: 第二十三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8-10-31 00:21 被阅读28次

    《月云》节选

    从山东来的军队打进了宜官的家乡,宜官的爸爸被判定是地主,欺压农民,处了死刑。宜官在香港哭了三天三晚,伤心了大半年。但他没有痛恨杀了他爸爸的军队。因为处死的地主有上千上万,这是天翻地覆的大变乱。

    在宜官心底,他常常想到全嫂与月云在井栏边分别的那晚情景,全中国的地主几千年来不断迫得穷人家骨肉分离、妻离子散,千千万万的月云偶然吃到一条糖年糕就感激不尽,她常常吃不饱饭,挨饿挨得面黄肌瘦,在地主家里战战兢兢,经常担惊受怕,那时她还只十岁不到,她说宁可不吃饭,也要睡在爸爸妈妈脚边,然而没有可能。宜官想到时常常会掉眼泪,这样的生活必须改变。

    他爸爸的田地是祖上传下来的,他爸爸、妈妈自己没有做坏事,没有欺压旁人,然而不自觉的依照祖上传下来的制度和方式做事,自己过得很舒服,忍令别人挨饿吃苦,而无动于衷。

    ——金庸

    在朋友圈看到金庸逝世消息的截屏,第一反应是此人鄙陋浅薄,竟然传谣,然后便上微博搜索一看,见诸多自己愿意去相信的大号都发送了金庸过世相关的内容,又只好默然接受这个事实,然后决定回家写一写。

    篇首是金庸在自传性质的小说《月云》中关于他父亲枉死一事的回顾。设身处地而想,尽管我也往往宽容对待世界、不计较,但如若面对这种情况,那也只会让宽容滚蛋,让客观滚蛋,我会被愤怒的情绪充满,变成自己以往讨厌的偏激极端的家伙,直到把伤害自己的相关人、事统统消灭为止,不计后果。

    本来我的观点如此,那么面对金庸的这等想法,难免便要指责他没有血性:天底下的芸芸众生固然可以大爱,但那里又比得过无私怜爱自己的一个至亲呢?

    然而金庸又是我极为敬佩的人物,小学时便对电视上播放的改编他作品而来的影视剧如痴如醉,稍长后有幸在旧书店和网络上得以拜读他的十多本巨著,读得越多,喜爱越多。喜爱他构建的任侠世界,喜欢他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至情至性。有这份积累了生命中超过一半以上时间的敬佩,所以他是我少有的愿意超越自己狭隘立场去理解的人物。

    喜爱金庸,这一点几乎可以说是整个华人圈至少七成人共有的吧?刚刚逝去的李咏,也得到了全网的悼念,但悼念声中多人颇有微词,便说这个人平日里也不见你有多在意,一过世就仪式化地刷这玩意,有劲?我个人深为认同,所以关于李咏的纪念,终究只是转发了一个认为他走得体面的评价:相比那些利用自己影响力把自己鸡毛蒜皮事作成一场大戏的戏子,李咏重视自己的尊严和隐私,只是人走了告知世界一场,姿态优雅。

    但金庸不一样。怀念金庸,不吝于表达对他的喜爱之情,我想这对许多人来说是极其自然的事——尽管他的书真去读过的人,估计在喜爱的人中也占不到一半,但借助改编的影视作品,也足够人们去认识并喜爱金庸了。

    在诸多怀念的状态中,我见到最多的莫过于经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由他经典的十四名篇凑成的一个“对子”,并配上说“世上再无武侠”、“人间绝响”的说法。我个人在此表示严正的反对。

    尽管金庸身上的“武侠”标签很突出,但他本人并不习武,也从不认为“武侠”是他的根——通过小说,他讥讽时政,如《笑傲江湖》中对正邪各大势力的描写;他歌颂仁勇,如《射雕英雄传》及《神雕侠侣》中对郭靖这一人物的刻画,至今年轻人们喜用“巨侠”代称郭靖;他甚至还讥讽了武侠本身,如封笔之作《鹿鼎记》。

    “武侠”,只是金庸的一杆用得最顺的笔,或者说“枪”,不然仅仅是消遣小说的话,在政治气氛严肃的时期,为何会在两岸都受到封禁呢?

    也不是人间绝响。“绝响”一词,出自嵇康。嵇康从逸人处学得《广陵散》乐曲,大概觉得此曲高雅,是自己的绝配,故而友人求学而不教,后来被人构陷将死,已无机会将之传授,临刑抚琴弹奏,说:“世上再没《广陵散》了!”——照嵇康的想法,临刑前那一次抚琴确实可以叫“绝响”。但金庸走了,还真不是“绝响”。

    从金庸在20世纪70年代初封笔至今,已过去了接近50年,这半个世纪里他并没有再写新的小说,但这并不妨碍他的小说持续流行,让80年代、90年代,甚至是00年代的人喜爱;他确实多次对作品进行再三修订,但这些修订并非迎合读者,而是从他自己的思想出发去修订,尽管“得罪”了一波又一波读者,但人们对他的喜爱不减。这些,已足够证明金庸作品的生命力,更别提每隔几年就会有一次的翻拍——差不多同时代,在女性向题材上有类似知名度的琼瑶,翻拍次数可是大大不如,而且仅限于最爆红的《还珠格格》。

    我想可以说,只要中文存在一天——甚至只要人类的文字、文明还在,金庸的作品就不会消亡。

    基于相同的道理,我也认为,金庸逝世,不代表“金庸死了”。看金庸的书,他创作那一刻的所思所想就开始和你紧密交流;他塑造的人物形象在你脑子里活了,那个书里的世界也在你脑中活了……金庸的一部分,就在你脑子里,在你生命里存活了。

    动物的死去是肉体的消亡,人类一样吗?明朝的王阳明逝世后三四百年,有日本人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号称“一生俯首拜阳明”;有个崇拜他的人物在他未曾去过甚至可能未曾听闻过的台湾岛上命名了一个阳明山。

    动物的传承,只能依赖于基因的延续,而人类通过文字,可以将更加富有个人特性的思想进行更持久、更广阔,甚至超越种族的传递。未来的文明,甚至可能将人脑的所有信息、意识转移到机械的身躯上,那么这个机械人,是不是原来的那个人呢?我认为是的。

    金庸在世上留下了很多,留下了由他脑子里衍生出来的许许多多鲜活的人物和世界。

    金庸,会永远活着。

    绝个屁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像金庸一样永远活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co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