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船先生
论书古人言: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 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孙过庭《书谱》)。然何当如此?余一直不得解。后读 蔡邕九势方洞悉其妙,颇有茅塞顿开之感。
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
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
横鳞,竖勒之规。
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蔡邕《九势八字诀》
夫天地交泰,阴阳潜伏,故亢龙有悔,君子善藏!比之于书技,当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以此行笔,可尽得形势姿态。力因势显,势从力出,引疾带徐,厚积薄发。然何以藏头护尾,疾涩横勒?余以为必用起伏 、衄挫之法为之,方可得也!
习书有法,法为技。阴阳互变,显藏有序,合之为势,故势可称之为道。法因道立,势从道生,变化万千,无可穷尽,此即生生不已之意。故技道相生,方能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有法而无势,终无神也,果如冻蝇之乎?
论书 论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