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兵团人我一直想写一部反应兵团生活的长篇,无奈我的把控能力有限,只能先写一些反映兵团生活的系列剧,积累素材。
《我所了解的军垦一代》《军垦二代现状》《军垦三代面面观》都顺利出路,可是兵团的组成部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海知青。
这些知青的加盟,兵团的文教事业,医疗体系,以及基层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们成为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中间力量。虽然后期有大多数上海知青通过各种方式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但还有一部分人依然坚守在这片热土上。
于是我就想用系列剧的形式书写《上海知青在兵团》,想归想,原本元旦新年新气象写出新篇章。可是我迟迟没有下笔,源于这个群体我没有怎么接触过,尤其是回到上海家乡的那部分人。
放弃?貌似不是我的性格;书写?又不知道如何动笔!在纠结中我写下了《序》,猛然间觉得心流在荡漾,于是一鼓作气写下了第一章。
完事开头难,写下第一章,脑海里呈现出了十万上海知青,身穿军装,胸前带着大红花的光辉形象,后续推进也没有那么难了。
以前读过的《知青泪》《孽债》《年轮》……这些反应知青生活的素材,让我在写《上海知青在兵团》的路上既能借鉴,又指明了方向。
由此我深深感悟:
要想写某一个话题,要对这个话题牵涉的人和事有所了解,比如《我所了解的军垦一代》人物都是父母辈的同事和朋友。
再比如我正在写的《上海知青在兵团》,虽然对这些知青的了解并不像对军垦一代那么详细,但我以前积累了许多上海知青在云南,在北大荒的素材。按着思路往前走,并不困难。
还有在写作路上,有想法就立即动手,没有必要等想好了再动手。一边写一边想,写着写着更多的想法都涌现出了——想写提起的笔就要快速落下,否则黄花菜都凉了!
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