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类与文明起源
华夏本土起源说37:石家河的玉文化和石家河的中国地位

华夏本土起源说37:石家河的玉文化和石家河的中国地位

作者: 黄饮冰 | 来源:发表于2018-12-16 16:49 被阅读10次

华夏本土起源说37:石家河的玉文化和石家河的中国地位

文|黄饮冰

从考古资料看,目前已发现的石家河文化玉器,种类有人头像、玉凤、玉龙、蝉、虎头像、鹰、兽面牌饰、凤形佩、龙形佩以及璜、环、玦、管、笄、喇叭形器、坠、琮、璧、牙璋等,其中造型丰富的人与动物形玉雕构成了石家河文化玉器的主体特征,小而精致是石家河玉器的基本特色。

一、石家河玉器文化的来源

两湖地区的玉文明,可以上溯到距今约7800年的高庙文化时期。经过城背溪文化时期、大溪文化时期和屈家岭文化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到了距今约4600至4000年的石家河文化时期,两湖地区的玉文明发展达到了高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石家河玉文化。

在2004年3月发掘的高庙文化的一座距今约7400年前的女墓中,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人体骨架旁,陪葬有象牙玉器等饰物,这是两湖地区进入玉文明时代的一个标志。在高庙发现的一座距今5700年的夫妻墓中,出土玉玦、玉璜、玉钺,说明这个时期的高庙,玉文明就已经相当发达了。石家河则是两湖地区玉文明的盛期。

出土于5700年前的高庙遗址——玉玦、璜和玉钺。

石家河玉器文化是两湖本地起源,但吸纳和融合了红山玉器文化和良渚玉器文化的创造成果,最终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石家河玉器文明,成为了史前中国玉器文明的中心。

二、石家河玉器功能十分完备

在新时器时代的一系列考古中发现了很多的祭祀遗址。如彭头山文化的高台建筑、高庙文化的大型祭祀场所、红山文化(牛河梁)的神殿遗址、石家河文化(印信台)大型祭祀场所、良渚文化(瑶山)的祭坛遗址,以及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等的蛇形玉龙、凤鸟、梳背和琮体上的神徽、大钺、大璧、蝉、龟以及多种形制的其他玉器的发现,反应的就是颛顼大帝“绝天地通”之前的“民神杂糅”阶段,这个时期中国史前各地的巫觋活动已经专业化,祭祀礼仪和宗教礼仪已经十分完备了。相比之下,石家河无疑是站在这个史前“民神杂糅”时期的最高位置,而且是处于“中国”地位。

石家河玉器,具有明确的功能划分,玉器的所有功能,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说明石家河玉器文化是成熟的玉器文化。说石家河是史前(距今4600年到4000年)的“中国”,石家河当之无愧

1、佩玉——佩戴用的玉器,即首饰

石家河玉蝉

佩玉起源自人类的爱美,但也代表人的身份、地位和财富。石家河的玉玦、玉环、玉佩、玉璜、笄、凤形佩、龙形佩就是佩玉。

2、葬玉——用玉器陪葬

石家河文化早期一般实行土坑葬。有的大型土坑葬里有石钺等,大的墓葬有随葬品100多件,一般的只有二三十件,少数墓葬没有葬品。石家河晚期,多见瓮棺葬。如在石家河的肖家屋脊发现了77座瓮棺葬。其中有一座瓮棺的形制特别大,随葬的玉器达到56件,其数量是其他所有瓮棺葬玉器的总和,质量也比其他瓮棺的要好。

墓葬形制的区别和墓葬葬品的区别主要体现的还是权力的区别。权力者掌控着财富的分配权,拥有很高的社会威望和控制力,生前必然拥有大量的财富,死后必然得到厚葬。这是社会分化和层级化的必然结果。石家河的社会已经分化和层级化了,层级权力系统和最高首领已经产生。权力和财富向少数上层首领集中。石家河应该处于国家文明时期,石家河古国是城邦。

3、礼玉——作为各种宗教礼仪活动中的礼器

 

石家河喇叭形器

石家河的喇叭形器、琮、璧就是礼器。对于玉琮和玉壁,在良渚文化是典型的礼器,这个好理解。但是对于这个喇叭形器是什么,没有定论。

我把石家河文化的喇叭形器定位为礼器。石家河的这个小小的喇叭形器,与良渚文化的玉琮和红山的玉箍形器一样,内部掏空取芯,但不同在于,石家河的喇叭形器还要琢磨成喇叭形,并雕出数道阳文圈,其工艺远远超过了良渚文化的玉琮和红山文化的玉箍形器。花这么大的礼器做这个喇叭形玉器,其意义应该是用于祭祀礼仪活动中的礼器。

在石家河西北部的邓家湾(主要的祭祀场所是邓家湾,次要的是三房湾和肖家屋脊)发现了许多的塔形陶器,这些塔形陶器是宗教祭祀用品。实际上,喇叭形玉器与塔形陶器的的功能是一样的。喇叭形玉器实际就是一座小型的塔,与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宗教石塔的构造原理是一样的。所以石家河的喇叭形玉器就是一座微型宗教“塔”。这个喇叭形玉器应该叫做“玉塔形器”。

“塔”在宗教中是普遍存在的。“塔”的作用可以放置舍利,可以登高。但“塔”的原始作用,是“通天”,即“通天塔”。石家河喇叭形器,就是一座微型“通天塔”,在宗教礼仪中起到通天的象征意义。

“通天塔”的来源,与“建木”有关,建木是攀爰上天的树,伏羲曾经使用过。由“建木”又发展出“天梯”,在高庙文化中可以看到“天梯”,由“天梯”又发展出“木制塔楼”。“木制塔楼”在南方多见。这是由“建木”到“木塔”的发展。

“通天塔”还与高台建筑有关。高台建筑发展成了中国的封土建筑、高山建筑及“金字塔”和“石塔”建筑。

4、神玉——巫觋通神的法器和在祭祀中被礼拜的神灵和人灵(祖灵)

石家河先民在祭祀时把玉人头像当作神灵的形象进行膜拜和祭祀,玉人头像具有图腾地位。玉人头像分为两种,一种人兽复合型,带獠牙,是神灵像(夏图腾),代表着石家河先民崇拜的神灵的形象。一种是常人型,不带獠牙,是人灵像(夷图腾),代表石家河先民崇拜的人灵的形象。人灵像可能是两种,一种是石家河先民崇拜的巫觋的形象,一种是石家河先民崇拜的祖神的形象。

玉凤、玉龙、玉鹰、玉虎头、玉蝉,是石家河先民的龙、凤、虎、鹰、蝉崇拜的表现。

石家河制作的各种动物形象的玉器,背后都有小孔,说明这些动物形象的小玉器是专职巫师的法器。专职巫师把这些动物形象的玉器缝缀或者缠挂在衣服上,跳起祭祀舞蹈,这些动物玉器就是巫师通天地的法器。

5、权玉——各级权力拥有不同形制的玉器,作为权力的象征,即权柄

石家河的玉钺、玉圭、玉璋都是权玉,是各级权力的信物。石家河“连体双人头像”是“神而帝”者的权器。

三、石家河是玉文化之都和玉器之宗

对比同时期的良渚文化、红山文化,在玉器上,石家河玉器和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的玉器有很多联系,这个联系的主要表现就是在石家河玉器上总是可以看到良渚玉器和红山玉器的影子,但在文化的类型上呈现的又是石家河玉器所特有的特征,这说明石家河玉器是当时玉器文明的集大成者,石家河站在当时的中国玉器文明的最高点上,即中国史前的玉器文明最终统一于石家河。

从石家河玉器上可以读出文化混合的痕迹。文化混合就是人群的混合。石家河有其他文化的影子,但这个其他文化的影子又消融在石家河自己的主体文化之中,展现出的是石家河玉器自己的特点,说明石家河文化具有很强的吸收消化其他文化的能力,这就是中心文明必备的性质。

1、石家河文化的玉璧、玉琮可以看到良渚文化在石家河的存在

石家河文化的礼仪器有玉璧、玉琮等。玉璧和玉琮是良渚文化的典型玉器。可见石家河文化中有良渚文化的影子。

2、石家河的玉猪龙、玉鹰可以看到红山文化在石家河的存在

石家河的玉猪龙与红山的玉猪龙有惊人的相似性。玉鹰是红山文化典型的鸟崇拜玉器,在石家河也存在。

3、石家河的玉龙、玉鹰、喇叭形器、玉人头可以看到凌家滩文化在石家河的存在

在凌家滩,玉龙、玉鹰、玉人、玉璜都是典型的玉器,这些在石家河文化都存在。喇叭形器在凌家滩发现了一只,但在石家河发现了三只。

在凌家滩的玉鹰背上有八角星图案。这一点与高庙的八角星在文化上是一致的。八角星图案是代表太阳的,最早出现在彭头山文化遗址。

中国不少学者看到八角星,就认为是伏羲的八卦,这种认识是不对的。伏羲的出现是与大洪水紧密相连的,大洪水之前,没有伏羲。伏羲获得龙马献“河图洛书”之后才感悟“画八卦”,这个传说说明在伏羲之前,“河图洛书”就已经存在,对于伏羲来讲,“河图洛书”是伏羲时代以前的文化成就。这与看到红陶就以为看到伏羲一样不靠谱。

八角星代表太阳,也可以代表八月历,即把一年分成八等分。八角星在大汶口的陶器中也是存在的。这种普遍的存在正是八角星代表太阳和当时盛行八月历的有效证明。

4、璜是南方的古老玉器,是南方为一个统一的文化系统的证据

石家河玉璜

璜是船型玉器,是南方的特产。整个长江沿线古文明中,都有璜的存在。在红山文化,也有璜的存在。这似乎预示着红山文化的起源地也在南方。我在《被遗忘的远古族群——黄人》一文中,已经给出了答案,红山文化是黄人创造的,黄帝是黄人之帝。黄人在距今9000年前后,从江汉地区迁移到东北。根据湖南学者流波的研究,黄帝族群起源于湖南梅山地区,我尽管还没有同意这个观点,但觉得也未必就不可能。

南方之人,最早的主体居民是华胡原始群,他们在末次冰川期内分化成西部的华尼人和东部的胡尼人。末次冰川期结束后,在湖南地区形成了古夷人,古夷人逐步向东把中国东部变成了古夷人文化圈。没有融合的胡尼人逐步北迁变成了东胡。这又是重话了。

5、在史前时代,礼器玉璧和生活器玉玦在全国流行

 大地湾、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玉器当石器用。如玉刀、玉铲都是生产工具,而且仰韶文化发现的玉器很少,说明玉器并不是仰韶文化的特色。在中国西部,玉石作斧凿、玉刀、玉环,基本是把玉器当做一种坚硬而好看的石头在使用。

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玉器有生活玉器,也有玉礼器。玉玦是共同的。包括早期的兴隆洼文化、河姆渡文化、高庙文化、城头山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都有佩玉——玉玦。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下游平原和两湖平原,在文化上是一个系列。中原地区、西部和西北是一个文化系列。山东与中原有些相似,但习俗明显不同。

所以从玉器的使用来看,中国史前居民可以分成两类,有专门的玉文化的是古夷人。没有专门的玉文化的是古夏人。当然古夏人和古夷人都有众多的子族群,这是后来中国各族群分化出来的原因。

从总体看,中国的玉文化最终统一在一起,玉璧和玉玦就是玉文化统一的基础,因为玉璧和玉玦在史前各个文化区都可以找到。什么时候统一的呢?是在“以玉为兵”的时代,统一使用玉器作为兵器。传说中黄帝“以玉为兵”,考古中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玉戈、玉钺、玉刀,证明了以玉为用的时代的确存在。

淮水和山东是太昊和少昊,属于古胡人,但是从起源上讲,太昊和少昊族群应该来自古尸人,这一点从八角星图案的存在可以证明他们与汤家岗和高庙的联系。但太昊少昊临近中原地区,受仰韶文化的影响也极大,所以在玉器的使用上与仰韶文化雷同。但这个地区先被北进的良渚人(鸠尼)统一,后又被南下的红山人(黄人)统一,最终还是统一于上古华夏。在文化上的表现,就是太昊与伏羲合一,少昊的名号被黄帝之子玄嚣青阳氏和昌意金天氏承袭。

6、石家河玉器“小而精致”,起到的是象征意义,这意味着石家河时期的权力结构、祭祀和宗教礼仪成熟而完备

小而精致,说明石家河玉器的制作工艺精道,制作水平高超,关键说明了石家河玉器象征意义浓厚,简单说就是敬神和用权的信物。这是权力、祭祀和宗教礼仪的实际使用的需要,这也说明石家河时期,权力结构、祭祀和宗教礼仪成熟而完备了。

四、石家河文化的玉钺、玉圭和玉璋证明王权及分级权力的存在,石家河是“城邦之国”

石家河的玉钺是王权的象征。玉圭和玉璋是次级权力的象征。“连体双人头像”帝权的象征,这个问题已经专门讲过了。

石家河的玉钺近似于方形,较薄,前部为弧形刃,中心有一大孔。玉钺起初是军队的首领——王的器物,手持玉钺者即为王,王是军队的统领者,后来军队的王演变成了最高首领。这要说明的是,拥有玉钺的不应定是男性,早期的玉钺的拥有者应该是女性。高庙上层遗址中的夫妻墓有玉钺存在,大家以为是那个男人的,这可不一定。也可能那个女性是王者。

王的存在证明了军队的存在,这与石家河古城城墙的存在是一致的,城墙是防卫设置,守卫城墙的是军队,指挥军队的是王。这证明石家河是“城邦之国”。

玉圭的造型分为两类:一种端部略显平齐,形状同商早期的戚相似;另一种前端有两个尖角。这两种形制可能是两种权力的象征。

文献记载:玉圭,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周礼春官典瑞》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周代墓中常有发现。与我的理解有些不同。

我的理解:玉圭也是神圣的权器,是封建领主权力的象征物,封建领主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封国的国君。如“帝授禹玄圭”,就是帝尧把玄圭赐给大禹,大禹成为了封建国家的君主。但大君主是帝尧。

文献记载:玉璋是和玉圭相似,呈扁平长方体状,一端斜刃(也有叉形刃),另一端有穿孔。玉璋的形状,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半圭为璋。”也就是说,玉璋是玉圭从上端尖锋处垂直切下之一半者物,这种形式与出土遗物及古籍和古碑刻纹图中所称为“璋”者也是符合的。值得注意的是玉璋出土的地域范围在各种礼制性玉器中是最广泛的,以中原地区为中心,东起山东,北至陕北,西南达四川,南及香港、越南等地,都有这种样式的玉璋出土,但它在各地的用途是否完全相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对于玉璋,我的理解是代表“次次级权力分封”的信物,是权力再次分封的证据。比如大禹从帝尧手中获得建立封国的权力,大禹也要把权力向下分配,这个时候大禹就不能用“圭”,不然大禹就和帝尧权力相同了。大禹就用玉圭的一半来分封权力和土地,这个玉圭的一半就是玉璋了。

五、三星堆文化是石家河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三星堆纵目
石家河突眼

三星堆之“目纵”造型,在中国史书上是有记载的,如“蚕丛纵目”。三星堆文化与西亚文明最大的不同——无文字。而这个时候西亚的文字已经很成熟了,如果三星堆人是西亚人,他们怎么会没有文字呢?从考古看,尽管三星堆文化青铜器发达,但三星堆还处于刻划符号的阶段,这与石家河是相同的。

三星堆青铜人物造型的技术要素,在石家河玉器上可以找到来源。如眼部造型,斜线向上挑翘,眼如柳叶,这就是中国人崇拜的“丹凤眼”。这个眼睛造型就是石家河的。还有头上的帽饰,与石家河也惊人的相似。还有一点,石家河时期的眼睛,就已经有外突造型,这是三星堆纵目的基础,在三星堆时期眼部造型逐渐被夸张化了。石家河有不少的人头像,三星堆也习惯表现人的头部,三星堆人头像就是对石家河人头像在文化传承上的继承,是玉图腾转化成青铜图腾的结果。也就是说,从文化上看,表现的内容是相同的——人头,使用的器材不同——三星堆用青铜,石家河用玉。

六、石家河的晚期可能是夏后氏之都城

在历史记载中,只有“帝授禹玄圭”,其他人所接受的“瑞”(《史记》语为“五瑞”)没有明确说是“圭”的。这透出来的信息就是在帝尧的时代,圭是大禹独有的,表明帝尧只授予大禹新建国家的权力,其他的封国可能是固有的。帝尧是继承颛顼、帝喾、帝挚而来的。在颛顼帝时期中国发生过大的动荡,到帝尧时期基本稳定,呈现“协和万邦”的祥和局面,所以帝尧时期封国基本没有变动。虞舜继承帝尧帝位时是没有封国的,《史记》说虞舜“之中国即天子位”,这也证实了的确只有大禹因为治水的功绩获得了建立封国的赏赐。同时也说明,对于帝尧族群来说,大禹可能是外来的加盟者,史书上也有大禹是西夷人的记载。四川和江汉是一个文化系列,大禹起自西川、迁移到石家河也并不奇怪。石家河后期已经不具备中心位置了,这个时期的大禹也不具备天子之权。

历史也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在大禹登帝位后,曾经召集天下的诸侯国君在涂山开会,当时执玉帛参会的诸侯国君达万人。这里的“玉帛”可能就是“玉璋”。

从这样分析,大禹的权力来源,与石家河有紧密的联系。帝尧用“圭”封大禹,是尊重石家河的历史和风俗习惯,这与中国的封建制度要参考被封人的血统、出身和出生地有关。

石家河可能在某个时期是大禹所在的族群——夏后氏的领地,亦或是夏后氏的都城。这个观点我还要进一步考察和研究。

黄饮冰2016年5月24日星期二完稿于孝感。本文原标题:华夏江汉形成说之四:石家河的玉文化和石家河玉器所承载的石家河的“中国”地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华夏本土起源说37:石家河的玉文化和石家河的中国地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dx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