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问老师:“我想以后出本书,名字叫做《我的前十七年》”。
老师听了后,摇摇头:“我刚开始写作时也想过要出书,但是现在想来,如果出书的初衷只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话,是没有意义的。”
其实老师说的没错,很多人穷其一生的去努力只是为了混个好名声,向周围的人证明自己。可是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做都很难如愿,因为我们的初心还是太功利了,太渴望得到关注了。心不静,如何能做事?
高中有个玩的好的,我叫他申兄。申兄是个聪明人,这是我对他的第一感觉。
和我的墨守成规相比,申兄的思维则活跃很多。在平时,他零用钱一般都比我少,因此每次要买些什么东西时就会显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也正因为如此,我常嘲笑他“没出息”,“没志气”,但他从来都没在乎过。
我和他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什么都在乎,而他却总是以最轻松,自然的心态去面对困难。所以,每次考试他都能比我高上那么一些,每次和他下棋也基本都是他赢。我那时抱怨他“狡猾”,现在想想,其实是自己太死板了,什么都太在乎了。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做空杯心态。意思是,只有倒掉杯中原有的水才能更好的接纳新的东西。
这也就是说,如果杯子里的水太多,则什么都装不进了。
很多时候,我们不能老被自己给局限了。总是一天到晚想着要做出多大的事给别人看时,这样的努力和行动力是自私的,是负重的,也同样是低效率的。
愉悦的心态和刻意的练习从来都是做一件事的基准,总是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到头来只会把自己逼疯。
网友评论